第28章 江夏起战乱袁术担重任-《我是袁术袁公路》

第28章 江夏起战乱袁术担重任(第1页)

中平三年(186)二月,凛冽的寒风如刀刃般割过江夏郡的大街小巷,乌云沉甸甸地压在天际,仿佛预示着一场巨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赵慈站在城中高处,望着麾下密密麻麻的士卒,眼中闪烁着狂热与野心的光芒。

他猛地抽出腰间大刀,高高举起,声嘶力竭地吼道:“今日,我们反汉起义,要让这腐朽的朝廷为其恶行付出代价,还天下百姓一个公道!”

随着他的呼喊,反汉的大旗在狂风中烈烈作响,就此拉开了这场惊天叛乱的帷幕。

赵慈的军队犹如汹涌的洪流,一路势如破竹,所到之处,城垣崩塌,守军溃败。

短短数日间,便直逼南阳郡。

南阳郡太守秦颉匆忙整军迎战,然而在赵慈那如狼似虎的军队面前,一切抵抗都显得如此无力。

战场上,喊杀声震耳欲聋,刀光剑影闪烁,鲜血染红了大地。

秦颉在乱军之中左冲右突,却终究难以抵挡赵慈的猛烈攻势,最终倒在了血泊之中。

这场胜利如同催化剂,短短一个多月,赵慈的军队便迅速扩充至十余万之众。

他们在荆州大地肆意横行,烧杀抢掠,所过之处一片狼藉。

百姓们拖家带口,四处奔逃,哭声、喊声交织在一起,荆州陷入了一片水深火热之中。

急报如同雪花般飞至朝廷,灵帝正在御书房中批阅奏折,听闻此消息,惊得手中的朱笔“啪”

的一声掉落,墨汁溅满了奏折。

他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双手微微颤抖,“赵慈如此猖獗,荆州危矣!”

他喃喃自语道,随即下令,次日早朝群臣共商平叛之策。

第二日清晨,天色还未完全放亮,皇宫大殿内已经灯火通明。

大臣们身着厚重的朝服,神色凝重地依次步入大殿。

他们交头接耳,脸上满是忧虑之色。

待众人站定,大殿内顿时安静下来,只听见烛火的“噼啪”

声。

灵帝端坐在龙椅之上,一脸忧虑,他缓缓开口:“赵慈叛乱,荆州危在旦夕,众爱卿可有良策,速速道来。”

大将军何进向前一步,双手抱拳,声如洪钟般响彻大殿:“陛下,臣举荐吴匡。

吴匡将军跟随臣多年,南征北战,历经无数恶战。

他在战场上勇猛无畏,冲锋在前,且对各种复杂地形的作战策略都了如指掌。

荆州地势复杂,山川交错,吴将军定能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过人的胆识,迅速平定叛乱,还百姓一个太平。”

何进一边说着,一边微微抬起下巴,眼中流露出对自己举荐之人的十足信任,似乎已经看到了吴匡凯旋的场景。

话音刚落,袁魁从队列中走出,他轻轻冷笑一声,拂了拂衣袖,眼中闪过一丝不屑:“大将军,这吴匡不过是一介有勇无谋的莽夫罢了。

此次叛乱,敌军人数众多,又狡诈多端,岂是吴匡能轻易应付的?举贤不避亲,臣举荐侄子袁绍,袁本初出身名门,自幼饱读兵书,素有大志。

他麾下谋士如云,能出谋划策;猛将如雨,可冲锋陷阵。

若由袁绍挂帅,定能巧用计谋,以最小的代价破敌,还荆州太平。”

袁魁挺直了腰板,脸上带着一丝自傲,仿佛在强调袁家的显赫与袁绍的不凡。

何进一听,脸色瞬间涨得通红,怒目圆睁,向前跨出一步,手指着袁魁,大声呵斥道:“袁魁,你休要信口雌黄!

袁绍虽出身名门,可实战经验远不及吴匡。

战场上瞬息万变,生死只在一念之间,岂是纸上谈兵就能应对的?吴匡久经沙场,他的实战经验可是用鲜血换来的!”

何进越说越激动,脖子上的青筋都暴了起来,额头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袁魁不甘示弱,向前逼近一步,双手叉腰,大声反驳道:“何进,你莫不是嫉妒袁家威名,故意贬低袁绍?吴匡不过是你安插的亲信罢了,根本难当大任!

他若领军出征,只怕不仅平叛无望,还会损兵折将,让朝廷蒙羞!”

袁魁的声音尖锐而刺耳,在大殿内回荡,其他大臣们纷纷皱起眉头,有的面露无奈,有的摇头叹息。

两人互不相让,你一言我一语,激烈争吵起来。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