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数字永生》

第1章(第1页)

第一章量子之梦:意识的边界

2055年,一月的寒风裹挟着细微的雪花,穿过超级大都市的全息光幕。

清晨六点,神经科技研发中心的实验室内,只有张睿一个人。

他站在全息投影面前,目光穿透了层层量子数据,仿佛在凝视生命最深层的秘密。

实验室是一个完美的时空胶囊,墙壁由智能纳米材料构成,可以根据实验需求实时调节光线和温度。

悬浮在半空的量子计算终端投射出林诗雨最后一次检查脑神经网络映射时的影像。

她纤细的手指在虚拟界面上飞快地滑动,那双总是充满好奇与敬畏的眼睛在数据流中闪烁。

张睿知道,这已经不再是林诗雨本人,而是她被数字化保存的最后记忆片段。

他轻轻抚摸全息影像,仿佛要穿透这层虚拟的薄膜。

五年前,林诗雨因罕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离世,留下了这个研究项目——意识数字存档。

"我们要怎么突破生与死的边界?"他低声自语,语气中有一丝近乎哲学的追问。

量子计算终端的光标闪烁,显示着最新的脑网络映射进度。

98.7%。

张睿知道,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离完全重构一个人的意识,只差最后一步。

但这最后的1.3%,恰恰是最艰难的部分。

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伦理难题。

在这个2055年的世界里,技术与传统并存。

城市的天际线上,古老的建筑与超现代的全息建筑交相辉映。

街道上,身着传统服饰的行人与穿戴神经接口设备的年轻人和谐共处。

科技已经深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但人性的底线依然存在。

王延——公司的CEO——更多地将这项技术视为商业机会。

在上周的董事会议上,他明确表示:"意识数字化不仅仅是一项科技突破,更是一个价值数万亿的市场。

"

张睿对此嗤之以鼻。

对他而言,这从未只是一个商业项目。

这是对林诗雨未竟事业的延续,是探索生命本质的哲学追问。

他打开办公桌抽屉,取出一个小巧的量子存储芯片。

这是林诗雨生前最后的研究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