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工地生涯-《黄土新梦》

第5章 工地生涯(第1页)

在农业科技公司实习了一段时间后,李大强发现自己虽然在农业科技方面学到了不少知识,但离真正能为家乡带来巨大改变还差得很远。

他意识到,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而建筑行业或许能给他提供一个更全面的锻炼机会,于是他毅然决定投身建筑行业的工地工作。

初到建筑工地,李大强被那片繁忙而又杂乱的景象震撼了。

高耸的塔吊在头顶旋转,一辆辆装满建筑材料的卡车来回穿梭,工人们戴着安全帽在各个角落忙碌着。

他被分配到了一个小工的岗位,主要负责搬运建筑材料。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洒遍城市时,他就和工友们一起在工地集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搬运建筑材料是一项极其辛苦的体力活。

沉重的砖块、成袋的水泥,他都要从堆放点搬到施工地点。

一天下来,他的肩膀被磨得红肿,后背也被汗水湿透了一大片又一片。

而且,工地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

灰尘弥漫在空气中,即使戴着口罩,一天下来他的鼻腔里也满是灰尘。

噪音也是一个大问题,搅拌机、打夯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中,他的耳朵经常嗡嗡作响。

但是李大强没有丝毫的抱怨。

他看到身边的工友们都在努力工作,他知道这是他改变自己命运、积累财富的重要阶段。

他在空闲时间,总会仔细观察工地上的各种施工流程。

从地基的挖掘到大楼的框架搭建,他认真学习每一个环节,向老师傅们请教建筑技术方面的知识。

有些老师傅看他勤奋好学,也很乐意教他,从如何确保墙体垂首到怎样计算建筑材料的用量,李大强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些宝贵的经验。

在工地的生活也很简陋。

他和工友们住在简易的工棚里,几张上下铺的床,中间摆放着几张破旧的桌子。

洗澡只能去工地临时搭建的简易浴室,水和热水都很有限。

吃饭则是在工地食堂,饭菜虽然简单但分量很足。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李大强却在这里感受到了工友之间质朴的情谊。

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背景,但在这工地上,大家互相帮助、互相照顾。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大强的工作能力逐渐得到了提升。

他从一个小工慢慢晋升为架子工,负责搭建建筑的脚手架。

这是一项需要高度技术和丰富经验的工作。

他需要根据建筑的高度、结构等因素,精确地计算脚手架的搭建位置和方式。

在搭建过程中,他要确保每一个扣件都牢固地连接,每一根钢管都放置得恰到好处,因为这关系到工友们的生命安全和整个工程的进度。

在工地期间,李大强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有一次,在搭建一个高层建筑的脚手架时,遇到了强风天气。

狂风呼啸,似乎要把还未稳固的脚手架吹倒。

李大强和他的工友们冒着风雨,重新加固脚手架的各个部位。

冰冷的雨水打在脸上,狂风几乎要将他们吹倒,但他们没有退缩。

他们知道,一旦脚手架倒塌,后果不堪设想。

尽管工地生涯充满了艰辛,但李大强心中一首怀揣着对家乡的思念和改变家乡的梦想。

他知道自己在这里赚到的每一分钱,积累的每一份经验,都是在为将来回到家乡建设奠定基础。

他在这个城市的边缘,默默地耕耘着,如同在黄土地上劳作的农民一样,在建筑这个新的“田野”

里,挥洒着自己的汗水,书写着自己艰苦而又充满希望的篇章。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