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三条簪和园人参-《当诸朝围观我刷短视频》

第30章 三条簪和园人参(第1页)

【#她可是娇艳的花,也可以是锋利的剑#】

天幕上,一个衣着类似之前人们看过的清宫剧的女子,手持一把小刀,插进脑后的发髻中。

【这里的女子将“武器”

藏于发间,作家冰心曾盛赞:“天下没有一个国家的农村妇女能和我故乡的‘三条簪’相比,在俊俏上、在勇健上、在打扮上,都差的太远了。”

——冰心《故乡的风采》

相传,倭寇袭扰福州城郊,妇女在发髻内插刀子防卫。

三支刀形银簪扁平如剑,刻有花纹,俗称三把刀,一把为国,一把为家,一把为已。

(字幕)在发髻上簪“三条簪”

,一来方便劳动:既挑菜,又挑泔水、粪便,负载繁重,腾不出双手,因而发髻必须扎牢,不易坠散;二来跋涉郊野,如遇恶人,也可以簪防身,应急壮胆。

古代的妇女们:用银子打的?这么大得好多钱?她们这么有钱还要劳动还要防身?

铁匠们:银刀锋利但银子软,很难当武器用吧,而且开刃怎么簪到头上?

【世易时移,髻头晃剑光,更是劳动人民的“时尚饰品”

民国时期,当地多次以三把刀为蛮俗而下令禁止,引发农妇大闹警署,但最终也没能扭转。

从此,三把刀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致使这一独特的地方装束渐渐被人们淡忘。

9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有幸再次见到了不再用于防身的三条簪。

历史时刻已经过去,但其所代表福州女性骨子里的坚强、勤劳、能干的品质却代代传承了下来。

富贵之家的女性对此不屑一顾,勤劳能干算什么好品质?

农妇们:我也没少干一点活儿,咋就打不起这么大的的三条银刀簪头发?

一些权贵:这蛮人的风俗倒也有点意思,这样竟也好看,嗯,主要是姑娘好看。

【:我有一个疑问,天天把刀插头上,头发不会被割断吗!

:不会太锋利,就簪子。

:刀头利就行,不必刀身利。

铁匠们:原来如此。

【:这就是传说中的“丁香结子芙蓉绦,不系明珠系宝刀”

吗?[流泪][流泪][流泪]

:虽然但是这好像是宝玉写的。

:对,《姽婳词》其三,恒王好武兼好色,遂教美女习骑射;秾歌艳舞不成欢,列阵挽戈为自得。

眼前不见尘沙起,将军俏影红灯里;叱咤时闻口舌香,霜矛雪剑娇难举。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