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前夕-《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25章 前夕(第3页)

二月份开始,几乎每隔12~15天,就有一场比赛。

四大洲、世青赛、世锦赛、花滑团体公开赛。

最后一场要延续到4月17日了,团体赛更像是分钱赛,奖金多,gala给的钱也多,竞技意味比不上世锦赛等等。

丛澜能参加的就是在期间夹着的4月6日到8日的冠军赛——还是国内赛——她年龄不够,很多比赛都不能参加。

比如大冬会,不是大学生也可以,但需要在比赛年之前满17岁,她才12呢。

其他的都是国际赛事,算积分的,特别是世锦赛格外重要。

大冬会和亚冬会连着短道滑雪的项目一起,又因为时间比较寸,褚晓彤备战四大洲与世锦赛,没被派出去。

一队里的齐妍要跟她一起,安排起来还挺麻烦。

丛澜:“啊……”

我真是受够年龄的苦了!

·

冠军赛跟全锦与大奖赛的入选门槛不同,它是讲究积分的。

国际赛事与国内赛事都算,有着不同档次的积分。

丛澜这个赛季就参加了两个比赛,还都拿了第一,大奖赛500锦标赛800,积分是1300。

别人的积分算的是两个赛季,09赛季的会打七折,合在一起,算下来一看,诶嘿,丛澜还能排个第十。

丛澜感慨:“第一真值钱啊。”

于谨:“是啊,国际赛事还有奖金,第一分得最多。”

成年组的GP系列分站前五有奖金,第一名是一万八千美元。

日本最近几年举办的团体赛,第一组有八万美元,不过要团队里的四个人平分。

丛澜:“我好穷啊。”

家里好穷啊。

于谨:“你全拿第一,也就堪堪覆盖你比赛支出的费用。”

不过她现在在国家队,教练医疗等是国家出的,少了一个大头。

要是国外俱乐部体制的话,那真的是全部奖金叠起来,也就勉强覆盖运动员一年的训练比赛等各项支出。

丛澜:“难怪国外的选手要边打工边训练。”

花滑真是烧钱啊!

于谨:“好好练,出成绩了有商务,这个比较赚钱。”

体育总局这边会有抽成,不过杂事他们也顺便接管了,毕竟是国家培育出来的,总不能什么好事儿都归自己呀。

再说了,冬季运动项目……商务也很少。

冰雪运动员:穷。

丛澜:“我爸想扩一扩他跟二叔的餐馆。”

于谨:“可以可以,会有钱的!”

丛澜给自己加油:“希望北京房价少涨点,不然我跟不上了。”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