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贾琏听到凤姐说有事情要商量,便停下脚步问她到底是什么事。
凤姐说道:“二十一号是薛妹妹的生日,你说到底该怎么办呢?”
贾琏回道:“我怎么知道该怎么办!
你连那么多大场面的生日都操办过了,这会儿怎么反倒没了主意?”
凤姐解释道:“大生日的料理,不过是按照一定的规矩来。
可如今薛妹妹这个生日,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所以才来和你商量商量。”
贾琏听了,低下头沉思了好一会儿,说道:“你今天可真是糊涂了。
明明有现成的例子,林妹妹的生日就是参照。
往年是怎么给林妹妹过生日的,今年照着给薛妹妹过不就行了。”
凤姐冷笑一声,说道:“我难道连这个都不懂?我原本也是这么打算的。
可昨天听见老太太说,问起大家的年纪和生日,得知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虽说不是整岁生日,但也算是到了及笄之年。
老太太说要替她办生日。
想来如果真要替她操办,肯定得和往年给林妹妹过生日有所不同。”
贾琏说:“既然这样,那就比给林妹妹过生日时多增添些东西。”
凤姐说:“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才来问问你的意思。
要是我私自增添了东西,你又该怪我没跟你说清楚了。”
贾琏笑着说:“罢了,罢了,这种空头人情我可不领。
你不盘问我就已经谢天谢地了,我怎么还会怪你!”
说完,贾琏便径直走了,这里暂且不表。
且说史湘云在贾府住了两天,因为有事要回去。
贾母便说:“等过了你宝姐姐的生日,看完戏再回去吧。”
史湘云听了,只好又留了下来。
她一边派人回自己家,把自己以前做的两样针线活计取来,作为送给宝钗的生辰礼物。
谁能想到,贾母自从见到宝钗来了之后,就很喜欢她的稳重平和。
正好这是宝钗来到贾府后的第一个生日,贾母便自己拿出二十两银子,把凤姐叫来,交给她去置办酒席和安排唱戏的事。
凤姐为了逗贾母开心,故意说道:“老祖宗给孩子们过生日,不管怎么办,谁敢有意见,又何必特意办什么酒和戏呢。
既然您高兴想热闹热闹,那就说不得要自己花上几两银子了。
您巴巴地找出这二十两银子来做东道,这意思好像还想让我倒贴钱似的。
您要是真拿不出来也就算了,可您金的、银的、圆的、扁的,把箱子底都压塌了,却来为难我们。
您看看,大家谁不是您的儿女?难道将来就只有宝兄弟陪着您上五台山吗?那些私房钱就只留给他,我们如今虽说不配用,可也别这么苦了我们呀。
就这二十两银子,够买酒的吗?够请戏班子的吗?”
这番话逗得满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
贾母也笑着说:“你们听听这张嘴!
我也算会说话的了,怎么就说不过这猴儿。
就连你婆婆都不敢和我顶嘴,你倒好。”
凤姐笑着说:“我婆婆也一样疼宝玉,我也没地方去喊冤,反倒说我顶嘴。”
说着,又把贾母逗得笑了一阵,贾母心里十分高兴。
到了晚上,众人都在贾母跟前,在向贾母请安之后,大家母女、姐妹等在一起说说笑笑。
贾母便问宝钗喜欢听什么戏,喜欢吃什么东西之类的话。
宝钗深知贾母年纪大了,喜欢热闹的戏文,爱吃甜软、容易咀嚼的食物,于是便把贾母平日里喜欢的都说了出来。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