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船还被宋朝编入水军当中,着名的抗金战役“采石之战”
,宋军就是靠车船发挥了强大的威力,最终以少胜多。
航海文明与造船技术也是相伴相生的,在宋朝,海上商业贸易带来的丰厚利益,也不断促使着人们对航海技术的不断探索和改进。
测风力的“五两”
,指引航向的“指南针”
、古代版的GPS定位器“牵星板”
、测量海水深浅的“测深锤”
......一项项技术与发明成就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光辉与灿烂。
这一辉煌,到了明初,达到了顶峰。
举世皆知的郑和下西洋,其组成的上万人的远洋舰队,成为这一辉煌的最后一页。
随后400年的禁海之举,使所有思想与技术被严重制约与禁锢,最终中国的帆船彻底失去了与西方抗衡的能力。
“比如我们现在乘坐的这条船,别看它是一条最普通的木制机动渔船,但依然用到了船艌和水隔仓技术。
所以把心搁肚子里,别看它老,但是保养得当,还能再战个十几二十年。”
“你说的真轻松,可你没想过稳定性,你看我吐得!”
董博君吃完药好多了,扶着船帮从舱里走出来。
“喝口水缓缓,坐到船头来,呼吸一下新鲜海风能好很多。”
二姐小应扶着她走到船头,顺便踢了一脚碍眼的四个男生,“起开,让个位置。”
“用不了那么多年了。”
这个时候,于大爷从驾驶室里走了出来,和几人坐到一起。
“俺们家这条船啊,算是岛上维护的最好的船了,但是它也老了,我们老两口也老了,跑不动了,到了明年,它就要到强制报废期了。
那个时候我们也就在家不干了。”
“现在近海不是那么好打鱼的。”
说话的功夫,于大爷已经把拖网放下去了。
岁月在渔船上留下了痕迹,也许大海才是它最好的归宿。
在老敖的眼里,这片海域倒是有一些鱼,渺渺的雾气显示着海底资源的存在。
小渔船拖着网沿着航线前进,过了大约半个小时,于大爷穿上了水靠。
四个男生也各自找了一件穿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会儿你们四个听指挥,别乱动,如果被机器打到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于大爷嘱咐几人。
绞盘启动缓慢收网,拉动网绳的几人明显感觉到了沉重感。
很快渔网被拉出了水面。
网里什么鱼都有。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