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而曰异,明其不同于常也。
然而圣人曰:“君子以同而异。”
何耶?其义广矣、大矣。
夫圣人之言,虽多主于人事,而吾谓三才之理,六经之文,诸圣之义,可一以贯之。
则谓异之为义,即易之冒道,无不可也。
夫人但知居仁由义,克己复礼,足为善人君子矣,而陟降而在帝左右,祷祝而感召风雷,乃近于巫祝之说者,何耶?神禹创铸九鼎,而山海一经,复垂万世,岂上古圣人而喜语怪乎?抑争“子虚”
“乌有”
之赋,以预为分道扬镳者地乎?后世拘墟之士,双瞳如豆,一叶迷山,目所不见,率以仲尼“不语”
为辞。
不知鹢飞石陨,是何人载笔尔尔也?倘概以左氏之诬蔽之,无异掩耳者高语无雷矣。
引而伸之,即“阊阖九天,衣冠万国”
之句,深山穷谷中人,亦以为欺我无疑也。
余谓:欲读天下之奇书,须明天下之大道。
盖以人伦大道淑世者,圣人之所为木铎也。
然而天下有解人,则虽言孔子之所“不语”
者,皆足补功令教化之所不及。
而诺皋、夷坚,亦可与六经同功。
苟非其人,则虽日述孔子之所常言,而皆足以佐慝。
如读南子之见,则以为淫辟皆可周旋,泥佛肿肸之往,则以为叛逆不妨共事,不止诗书发冢,周官资篡已也。
彼拘墟之士多疑者,其言则未尝不近于正也。
一则疑曰:政教自堪治世,因果无乃渺茫乎?曰:是也。
然而阴骘上帝,幽有鬼神,亦圣人之言否乎,彼彭生觌面,申生语巫,武瞾宫中,田蚡枕畔,九幽斧钺,严于王章多矣。
而世人往往多疑者,以报应之或爽,诚有可疑。
即如圣门之士,贤隽无多,德行四人,二者夭亡;一厄继母,几乎同于伯奇。
天道懵懵,一至此乎!
是非远洞三世,不足消释群憾。
释迦马麦,袁盎人疮,世亦安能知之?故非天道愦愦,人自愦愦故也。
或再疑曰:报应示戒可矣,妖邪不宜黜乎?曰:是也。
然而天地大矣,无所不有,古今变矣,未可舟胶。
人世不皆君子,阴曹反皆正人乎?岂夏姬谢世,便侪共姜,荣公撤瑟,可参孤竹乎?有以知其必不然矣。
且江河日下,人鬼颇同,不则幽冥之中,反是圣贤道场,日日唐虞三代,有是理乎?或又疑而且规之曰:异事,世固间有之矣,或亦不妨抵掌,而竟驰想天外,幻迹人区,无乃
为齐谐滥觞乎?曰:是也。
然子长列传,不厌滑稽;巵言寓意,蒙庄嚆矢。
且二十一史果皆实录乎?仙人之议李郭也,固有遗憾久矣。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