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十面埋伏-《大明,开局荣升县令》

第7章 十面埋伏(第2页)

“当啷……”

玲珑本来已经压低了琵琶声,可是听到陈知行的话,心中忍不住惊恐,发出了杂乱声。

“奴婢该死,请大人责罚。”

玲珑知道,她听到了不该听到的东西,这对她来说,是要命的。

“无妨,你且起来,安安心心的弹你的琵琶。”

陈知行无所谓的说道。

“是,小的,愿意上交,明日一早,小的们就带上家财前来谢罪。”

冯善林艰难的站起身,拱手向陈知行说道。

“对嘛,何必遮遮掩掩的,来,都坐下,都吃点,这儿的酒菜味道不错。”

陈知行哈哈大笑,招呼着三人坐下,这顿饭表面上五人都吃的开心极了。

不过胡万荣三人却不知道吃的是什么,心里都在盘算着这件事还会不会有别的出路。

用过饭后,三人便如丧考妣的离开了醉仙楼。

“周大哥,派人盯着他们三人,看看他们会不会有什么小动作,他们家不管是谁出门,都要盯着,如果出城,直接抓捕,小弟可就先回去了,今晚周大哥就尽情享受吧。”

陈知行站起身来,看着周同武吩咐道。

“好,老弟放心,我会安排好的。”

周同武红光满面的说道。

“扑通”

陈知行刚刚站起身,玲珑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玲珑跪求大人收留,哪怕是跟在大人身边当个丫鬟,玲珑亦是无怨无悔。”

玲珑倒不是犯贱,她今晚知道了太多了,虽然不知道这个知县是个什么样的人,但是她不敢赌,好死不如赖活。

“玲珑姑娘大可不必如此,本官不是嗜杀之人,今日之事本无秘密可言。”

陈知行知道她在担忧什么,但是陈知行既然敢在醉仙楼这么大摇大摆的会面商人,自然也不怕说出去,他从见周同武开始,就已经做好了必死的准备。

不管他的行事结果如何,既然来了一趟这个世界,总要留下一些什么,希望这些事情能慢点传到老朱的耳朵里,让自已有施展抱负的时间,说不定自已可以凭借治世之功,免除一死也犹未可知。

既然入了官场,要么死命往上爬,要么及早辞官归隐,可是就老朱这个杀法,自已这年纪,怎么可能可以辞官,所以,最好的还是往上爬,四年内进入应天中枢。

现在是洪武十一年,洪武十五年,皇长孙朱雄英薨,同年八月,一代贤后殡天,在洪武年,想要安安稳稳的活到老朱死,或许救下这俩人就是最大的保命符。

朱雄英是谁?明太祖朱元璋的嫡长孙,懿文太子朱标的嫡长子,开平王常遇春的外孙,同时也是明惠宗朱允炆同父异母的哥哥。

单单就论这种身世,如果朱雄英能活到朱元璋驾崩后,继承皇帝之位应该是毫无疑问的。

然而可惜的是,他死得太早了。

朱元璋洪武十五年,朱雄英暴病而亡,过早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那么假设朱雄英当了皇帝,朱棣还敢造反吗?我想肯定造反不了,因为如果朱棣敢造反,那肯定是死路一条。

这一切都因为朱雄英代表的是淮西勋贵集团的利益,背后有整个淮西勋贵集团的支持。

众所周知,朱元璋就是从老家淮西起家的,也是靠着淮西的这批伙伴们南征北讨,开疆扩土,最终建立了明朝。

因此,这批朱元璋和淮西勋贵们不仅有很深的个人感情,在军事和政治上更是依赖这批开国功臣,靠他们去治理国家维护自已的统治。

淮西勋贵们基本都是武将为主,掌握了明朝初年九成的军事实力,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常遇春、蓝玉、李善长、刘伯温。

朱元璋对常遇春的评价特别高,说自已的土地有十分之七都是常遇春打下来的,以功劳来说是武将中排第一的。

而常遇春的女儿还是朱元璋长子朱标的太子妃,两人更是亲上加亲,备受朱元璋的信赖。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