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驻奉天领事吉田茂气势汹汹地闯入张学良的办公室,他满脸怒容,用生硬的中文向张学良大声叫嚷道:“中东路乃是关乎大日本帝国重大利益之所在,贵方近日来的一系列行动已然对我日满之间的友好关系构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
面对吉田茂的无理指责,张学良面沉似水,冷冷地回应道:“中东路位于中国的领土之上,对于它的处置方式完全属于我国内政范畴。
倘若贵国不顾国际公理与道义,执意要对此加以干涉,那么我奉军上下绝不畏惧,哪怕再次开战也在所不惜!”
张学良深知此时的日本根本不可能同奉军开战,所以此时也不在乎日本人的威胁,而日本人看到奉军如此强硬也不甘的灰溜溜的走了。
张学良站在哈尔滨火车站的天桥上,望着远处绵延的铁路线,低声自语:“中东路只是开始,奉军的未来,将由我来书写。”
他知道,这场胜利不仅是军事的胜利,更是政治的胜利。
而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随着中东路被成功收回,奉军所面临的财政压力得到了极大程度的缓解。
铁路运营带来的丰厚收入如同一股源源不断的清泉,迅速成为了奉军至关重要的财源之一。
张学良果断地将这笔资金投入到兵工厂的扩建以及军队日常的训练之中。
在一次规模宏大的军事会议上,杨宇霆不禁感慨万千:“少帅此番果断出手,真可谓是一箭双雕啊!
不但有效地化解了来自北方的巨大压力,更是巧妙地舒缓了一直困扰着我们的财政难题。
如此英明决策,实乃高瞻远瞩之举!”
自那以后,张学良名正言顺地坐稳了奉军第二把交椅的位置,其地位日益稳固。
而在此基础之上,他并未满足现状,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国际舞台,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更为深度的合作机会。
凭借着陈远山搭建起的桥梁,张学良成功地与美国赫赫有名的摩根财团以及洛克菲勒财团建立起了紧密且深入的合作关系。
随着这一合作的达成,如潮水般汹涌的美国资本源源不断地涌入东北地区。
这些资金犹如一股强大的动力源泉,推动着当地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
一时间,奉天和哈尔滨等重要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狭窄泥泞的道路被宽阔平坦的大道所取代;街道两旁,崭新的电车穿梭往来,明亮的路灯宛如璀璨繁星点缀其间;就连一直以来备受忽视的地下排水系统也提上了规划日程,并逐步开始动工修建。
在一次对建设成果的视察过程中,张学良望着眼前日新月异的景象,满怀豪情地对身边随行的官员们说道:“诸位,我们东北的未来,绝非仅仅依赖于手中的枪炮弹药,真正能够支撑这片土地长久繁荣昌盛的,还得依靠坚实有力的经济基础!
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让我们的家乡迈向一个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不仅如此,那些来自德国的企业犹如一阵春风,给东北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先进技术以及卓越的管理经验。
其中声名远扬的克虏伯公司更是高瞻远瞩地选择在奉天这片土地上建立起一座规模宏大、设备精良的钢铁厂;而同样实力超群的西门子公司,则肩负起对当地电力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的重任。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