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他大步上前,抓起焊枪,在舰艏用力刻下“甲午”
二字。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愤怒,沉声道:“让这艘船告诉日本人——黄海的雪,该化了!”
“甲午”
二字,承载着帝国的屈辱与不甘,也象征着复仇与崛起的决心。
1935年冬,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英国远东舰队司令菲利普斯坐在办公室里,看着手中的情报照片,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照片上,三艘大中华帝国“镇远级”
重巡洋舰正浩浩荡荡地穿越巽他海峡,然而,它们的主炮却罩着神似商船帆布的伪装,极具迷惑性。
“他们怎么敢用我们教的雷达技术来反制我们!”
菲利普斯心中又惊又怒,他深知,帝国海军的技术优势正逐渐被大中华帝国缩小。
此时,舰队旗舰“威尔士亲王”
号的雷达屏上,十二个光点正从苏门答腊方向迅速逼近。
那是沈鸿烈亲自指挥的“海龙”
航母特混舰队,甲板上的“飞鲨”
舰载机整齐排列,机翼下挂着训练弹,却贴着“东京特供”
的日文标签,充满了挑衅意味。
沈鸿烈站在航母舰桥上,眼神坚定而自信,他紧紧盯着远方,仿佛已经看到了日本海军在他面前瑟瑟发抖的模样。
1936年夏,吴海军工厂,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得知大中华帝国“泰山”
号航母竟然装备了日本的九三式氧气鱼雷,顿时暴跳如雷,愤怒地摔碎了清酒瓶:“八嘎!
支那人怎么会得到我们的先进鱼雷技术!”
情报参谋战战兢兢地递上文件,声音颤抖地说道:“大将,是三菱重工工程师小林多喜二被黑鹰组织策反了,他将鱼雷数据藏在佛像里,经朝鲜转运到了奉天。”
山本五十六接过文件,快速翻阅,脸色愈发阴沉。
他深知,这一情报泄露对日本海军来说是巨大的打击。
次日,日本联合舰队举行特别演习。
当“赤城”
号航母转向逆风放飞舰载机时,瞭望哨突然发出惊恐的惊呼:“报告!
二十海里外,有一艘漆着龙纹的航母!”
众人纷纷望去,只见那艘名为“东海”
号的航母正用灯光信号发来《马关条约》全文。
刺眼的灯光闪烁,仿佛是一把把利刃,刺痛着日本海军将士的心,也激起了他们强烈的愤怒与报复欲。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