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第3/6 页)
冯慎“砰”一声单膝重重跪地,铿声:“卑职即便粉身碎骨,亦不负殿下之所托!!”
“好!”
萧迟站起身,亲自扶起冯慎,“你率人立即出发,抵达矩州之后,可便宜行事。”
萧迟一连点了十几个人,都是心腹好手,冯慎等人应了一声,飞快转身准备去了。
连夜就出发。
靖王那边很快就安排好了,萧迟还给了一幅加盖王印的空白布帛,以备不时之需。
轮到在江南东道寻找外援这边,却犯了难。
第一,人选难定。
第二,还是人选难定。
这第一个人选难定,说的是目标外援,该选谁?
其实这最好选项,该是地方大营的。
大晋两套军事体系,一是营兵,二是州兵。营兵就譬如京郊大营,屯大军已备战时。州兵则是负责维护一州安宁,兵不多一般二三千,两者互不干涉,军政两方长官也非常忌讳有过深交往。
萧琰和窦广就算有心渗透,也极难下手的。
要是萧迟能向地方大营成功求援,那难题必会迎刃而解。
但现在问题是,一无调兵手令,二更重要的,距离通县最近的地方大营在江北的信州。这想来也是萧琰萧逸封禁南北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至于江南,除去靖王,就是一千多里外的彭州大营。
距离太远了,哪怕对方肯顶着无旨意擅动的压力出兵,也绝对赶不及的。
所以现在萧迟他们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选择州兵。
江南东道十一州,萧琰在此经营了快十年甚至更久,他是不可能一网打尽,但扎根很深也是肯定的。现在该选哪个刺史相援?最怕就是一头撞到萧琰的人怀里去了。
别到时求援不成,反而直接暴露了。
江南东道的舆图直接摊开在大书桌上,一行人围着舆图,加上目前掌握的官员资料,在反复议论。
文州第一个可以排除了,这地儿肯定是萧琰的老窝。
“安州也不成,安州是监察使衙门所在,窦广已经来了两年了。”
就算没能彻底排除异己,那也掌控力度也足够强,一旦有什么异动,该很快就能察觉。
“云州池州谷州,芜州徒州和彭州,这几个州都不行,距离太远了。若州兵北上,还的穿过其他的州县,动静太大,无法隐蔽。”
采用排除法,把江南东道和江南西道东边的大部分州都排除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