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章(第2/3 页)
食,不能捐银子;第二,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一定唯你勒尔谨是问。
为了确保甘肃捐监成为利国利民的好事,而不致发生变质,乾隆亲自挑中了一个人到甘肃主持这个事情。
这个人,便是浙江布政使、代理浙江巡抚王亶望。
王亶望根正苗红。
他的父亲王师,是乾隆树立的廉政典型,官至江苏巡抚,在官场和民间有口皆碑。
王亶望本人是举人出身,考不上进士,就以捐纳的方式步入仕途。
他的仕途起点正是在甘肃当知县,并以清廉勤政、捐资兴学为人称道,颇有乃父之风。
一路从山丹(今隶属甘肃张掖市)知县、皋兰(今隶属甘肃兰州市)知县,干到了兰州知府,又升任浙江布政使,代理浙江巡抚,官运亨通。
王亶望曾两次觐见皇帝,乾隆都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
第一次说「此人竟有出息」,第二次朱批「王师之子,将来有出息」。
所以,这次甘肃恢复捐监,乾隆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个「有出息」的王亶望。
王亶望遂从浙江被调任为甘肃布政使。
三但这次人事任命,君臣之间可能出现了一些误会。
乾隆的本意是,这么重要的职位,事关捐监制度恢复的试验田,一定要派靠谱、有能力的官员去才行,这次任命体现了朕对王亶望的重用。
可王亶望并不这么理解,明明自己已经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富裕省的代理一把手了,突然之间被平调去穷僻省,这是万岁爷对我的执政能力不满意还是咋的?
所以王亶望到甘肃走马上任后,极力要表现自己的能力。
乾隆三十九年十月,在王亶望上任仅仅半年后,乾隆就收到了这名「有出息」的官员的奏报。
奏报说,甘肃在六个月内捐监生员19017名,共收到粮食827500石(1石大概相当于120斤)。
这个数字把乾隆吓了一跳。
要知道,当年全年,户部报捐的人数才11739人,而甘肃这个穷地方,半年就有19017人捐监,这也太神奇了吧。
乾隆于是向陕甘总督勒尔谨提了下面几个问题,要求他务必查实作答,解释清楚。
甘肃那么穷,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怎么半年就有近两万人捐监呢?
甘肃当地产粮都不够本地人吃,又怎么有80多万石余粮来捐监呢?
如果半年就收了8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