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章(第2/3 页)
团在整个攻击和阻击战斗中损失巨大,虽然已经竭尽全力,但还是眼睁睁看着美陆战一师退回了下碣隅里。
5下碣隅里,是美陆战一师的师指挥部所在。
下碣隅里是个小镇,地处要冲,是美军撤退路线的必经之处,那里还有一个简易机场。
其实早在11月27日,宋时轮就下达了同时攻击下碣隅里的命令——如果得手,美军陆战一师的后路将完全被切断。
但负责主攻的第二十军五十八师,用了一张从日本人那里拿到的错误地图,迷了路,到28日拂晓才赶到下碣隅里。
此时在下碣隅里的美军因为已经得到了中国军队全面进攻的消息,做好了战斗准备。
日夜间,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和柳潭里的战斗一样,虽然志愿军战士展现出了惊人的意志力和勇气,但在天气条件以及美军压倒性火力优势的打压下,进攻惨烈,进展缓慢——经过一夜的激战,志愿军只是抢下了下碣隅里东面高地。
但即便如此,这块高地可以俯视下碣隅里防御阵地的任何一个角落,所以天一亮,美军就组织了大批士兵开始反攻。
守卫东面高地的,是五十八师一七二团三连的一个排,亲自带队上阵地的连长,叫杨根思。
每个战士上阵地前,兜里除了塞了三个硬邦邦的冻土豆,其余地方都塞满了手榴弹。
天亮后,美军开始炮火准备,飞机也开始对高地进行地毯式轰炸。
没有任何防空设施和反击能力的中国士兵,只能蜷缩在一切可以躲藏的地方,忍受炮火的攻击,互相呼喊战友的名字,确保对方还幸存。
炮火和轰炸结束,美军开始向高地冲锋。
奇迹般地,在不可能还有生命生存的高地上,站起了一排颤颤巍巍、摇摇晃晃的中国士兵,他们举起已经拉开引线的手榴弹,雨点般地朝山下扔去。
杨根思。
后来三连就一直命名为「杨根思连」美军一连几次冲锋,都被打退,而高地上,也只剩下3名志愿军战士了——杨根思,一个排长,还有一个负伤的战士。
杨根思强制命令排长带着负伤的伤员撤下高地去向营长报告,自己一个人留在了阵地上。
又一轮美军的冲锋开始了。
当美军发现已经没有枪声响起,可以望见高地山顶的时候,一个中国士兵忽然从尸体堆中站了起来,他迈着几乎冻僵的腿,抱着一个炸药包,冲向了举着海军陆战队队旗的那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