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余杰序(第1/2 页)
作为大学本科生的余杰,就要死去了。
在死之前,他匆忙地给自己堆了个坟头,名之曰:《思人》。然后来找我,让我写几句谀墓之词。
我觉得我没有资格来为余杰写这样的文字——读余杰的文章,我常常感到钦佩和惭愧;况且我自己,早已经是生活在衣冠冢里的人了。
然而我确信我有义务来写这篇文字——尤其是那些“有资格”写的人,面对余杰的文章,发出呜呜咽咽的讥笑的时候。
余杰说“鲁迅肩住闸门是行动,放跑孩子是目的”,而他自己仅仅是“肩住闸门”,至于它有没有意义,无暇考虑。
鲁迅发明的这个比喻,也是我爱引用的。许多年前,我不知天高地厚地对一个美丽的大二女生说:“假如我为你肩住了闸门,你干什么?”她说:“挠你的肋骨。”
我当时气得“悲愤无处说”。后来我明白,这恰恰又给她白看了好戏,而现在我已然有了主意:我既能够肩住闸门,当然也就可以放下闸门,我不是画在宣传画上的董存瑞,永远那么顶天立地着给人看。倘若有人围在闸门下畅谈后现代社会主义阶段的红焖国学或者招考脱衣舞专业的博士生,甚至企图接触本人的肋骨,以考验“红旗究竟能打多久”,那么我将毅然放下闸门,“砸死丫的”,而后去找余杰。
所以,当有人把“肩住闸门”视作表演,视作能指的游戏时,你就不妨放下,给他个所指看看。
禅宗说:背不动,就放下。
忍者说:忍无可忍,无须再忍。
放下闸门,立地成佛。
我很怕这种思想,毒害了余杰。然而我仍说了出来。说出来,也利于余杰警惕我。我体内有许多毒,鲁迅毒、毛泽东毒、庄子毒、雷锋毒……每种毒用于不同的攻防,并且我自有解药。但是没有解药的人,要警惕我。
其实余杰的许多论断,我并不赞同。我赞同的是他拍案而起之真率,拔剑而剌之勇决。刺得不准没关系,那是技术问题。关键在于那种白虹贯日的气概,实在是今日中国的吉光片羽。
与以前的集子相比,这本《思人》多了些伤感和叹惋。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哀”?余杰的短章比长文要好,那锋锐,那彻骨,仿佛是《天龙八部》中虚竹打出的一片生死符。
余杰很仰慕80年代。但80年代时,那些二十三四岁的青年,也很少有这样的锐勇。我比余杰大九岁。在我九岁那一年,我也能非常流利地说:“没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