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组织起来:计划文学的萌芽(第3/13 页)
会的余波。
作为文学研究会核心人物之一的沈雁冰,在谈到文学研究会时,总是不遗余力地辩解文研会并不是“一个有组织的文学团体”,强调它“是一个非常散漫的文学集团”,说“改组后的《小说月报》一开始就自己说明它并非同人杂志”,“事实上,它始终是商务印书馆的刊物”。他还说,“从文学研究会的宣言和简章中,可以看出,文学研究会并没打出什么旗号作为会员们思想上、行动上共同的目标。在当代文学流派中,它们没有说自己是倾向于那一派的”,“宣言及简章中并没半句话可以认为是提倡‘为人生的艺术’”。
沈雁冰之言确有一定的事实依据。但他的大肆辩解不能不令人对其良苦用心有所探究。沈雁冰在文学界可以说是“诸葛一生惟谨慎”,极为明智清醒。他对自己在文学上做出的巨大贡献深藏着无可置疑的自信,所以他宁愿将种种矛盾留到身后而不愿在现实生活中引来过多的麻烦。几十年动荡的政治风波,使他对“团体”、“派别”怀有敏感的警觉。仔细分析他那些辩解的语境和语义,可以断定,沈雁冰的用意在于,竭力淡化文研会与创造社的争论与对立,消除文研会留给人们的“党派”色彩,努力显示自己并未参加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党外小团体,特别是文研会后来走向不同道路的良莠不齐的那些成员,沈雁冰更不敢引为“同志”。
的确,与严格的政党相比较,文学研究会算是“非常散漫”的。但是,若以文学集团的角度来看,则不能不承认它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中国数千年文学史上,不乏形形色色的文学集团、流派,但是,有正式的宣言、正式的简章、明确的组织机构、固定的机关刊物、系统的组织活动,从酝酿成立到展开工作的有筹谋有步骤有分工,特别是鲜明地提出以打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为己任并为之不懈地一致奋斗,由这些特点所凝成的一个“现代”式的文学团体,则无疑可以说,文学研究会是破天荒的。
文学研究会的宣言说他们发起这个会,有三种意思。一是“联络感情”,希望“结成一个文学中心的团体”。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文研会的“中心”意识非常明确,他们是要借团体的力量,占据文学中心,夺取现代文学的话语权。二是“增进知识”,希望“渐渐改成一个公共的图书馆研究室及出版部,助成个人及国民文学的进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文研会的“增进知识”实际上是“统一知识”,进而统一公共的话语空间,以实现文学的所谓“进步”。三是“建立著作工会的基础”。“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