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楂树之恋》 2、《山楂树之恋》为何诞生文学城(第1/4 页)
《山楂树之恋》为何诞生文学城
张心吾
《山楂树之恋》写的是一个发生于文革后期的爱情故事,跟“洋插队”毫无关系,但却诞生于海外,首发于海外第一大中文网站“文学城”,分四十七集,每日一集于该网站的“海外原创”及作者博客连载,跟读者如云,且如滚雪球一般,点击日增,至最后几天,场场爆满,跟贴铺天盖地,大有将文学城变形为“老三灵堂”的趋势(某同期作者语)。
《山楂树之恋》海外走红,惊动了国内出版商,将该书在国内出版。《山楂树之恋》回到国内后,同样引起轰动,感动了无数人。读者不仅自己读,还推荐给亲戚朋友同事同学读,且纷纷上网写读后感,仅新浪博客与有关《山楂树之恋》的贴子就有八千多篇,且每日递增。
读者当中,有“伫立寒风中的街头”读完该书的,有“从不临屏读书,却坐在电脑前八个小时”读完该书的,有“已经多年不读长篇小说,但一口气读完”该书的,有“本来出于好奇,但一发不可收拾”读完该书的,有读完该书后“感觉天灵盖有碎裂声音”的,有读完该书后“于空无一人的家里放声大哭”的,有“读完已经几个星期了,仍不能走出山楂树”的,也有“每天都要上网来,搜寻有关老三和静秋的只言片语”的。
可以这样说,也许有很多书比《山楂树之恋》“震憾”的范围更广,但要论“震憾”的深度和持久度,至今还无一书能望其项背。
《山楂树之恋》走红海内外,国内有些人——尤其是文人——无法理解:这种老掉牙的故事我也能写,早知写这样的故事能这么轰动,那我早就写了。
问题是你不可能早写,写了也不可能引起轰动。
《山楂树之恋》这样纯中国主题的小说,会诞生于海外文学城,再由海外回归中国,从网络走向出版,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是因为故事原型与作者刚好在海外,必然是因为互联网的诞生——尤其是博客的诞生——使其有了发表的可能,而海外文学城聚集了一批被作者称为“知傻”——即知音——的读者,造就了它的震憾。
当今国内文坛是没谁会有兴趣写这样的题材的,写了也没人愿意出版。国内文坛和媒体的大腕小腕们只盯着两件事:一、赚钱;二、成名。文人想赚钱,就得写畅销书;出版社要赚钱,就得出畅销书。要畅销,就得是抓人眼球的题材:性,还不是一般的性,而是乱伦的滥交的怪诞的性;钱,还不是一般的钱,是黑钱血钱不义之钱。如果不写这些,那就写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