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要造反?(第2/5 页)
情相告于洋人。让洋人明白此事乃洋人错在先。如此,此事便好办了。” 翁同龢出班,他怎么能不知道这事万不能如此办理。之所他说了一个很不恰当的办法,就是希望皇上能出面反对,这样一来皇上就能明正言顺的由此案介入政治,为将来的可能做准备呀。
可是他还是错了,龙椅上的光绪连看他一眼的意识都没有。他哪里知道。光绪正惦记着俄国怎么还没出兵。光绪跟太后比画了这些年,早就不是当初那个小白了。重掌朝权何必要用这么费力费时,还不一定能成的办法。军队才是权利的保障。
翁同龢见皇上没理他,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朝堂上顿时安静了下来。
“皇上以为如何呀?”太后发话了。
“此事事关洋人性命。儿臣以为,还是由太后决断为好。儿臣定尊太后旨意。”说话间,光绪连动都没动一下。已经抛弃礼仪的皇帝,让帝后间的矛盾彻底白热化了。
“哀家以为,此事就由皇上决断。皇上以为如何呀?”
“朕来决断呀,那好办呀。给德国人送银子不就完了。千两封不住他们的嘴,那万两可以吧。再不济砸个十万两总行了吧。”说完光绪还一脸不屑的回了一句:“多大点事儿呀。”
腾的一下,慈禧猛的站了起来。帘后的慈禧颤抖的指着光绪:“皇帝到是大方,若是每死一个洋人朝廷都要赔十万两银子,朝廷能赔几个?”
“切,我大清地大物博,光是慈宁宫太后一人每天的花费就超过四万两银子。区区十万两银子不过慈宁宫一个月的用底。朝廷还能差这点银子吗?”说完光绪又加了一句:“多大点事儿呀。”
慈宁宫的用度是花不了这么多,慈禧也知道这里面有谁在上下其手。自己过的舒适也得让下面的沾沾自个儿的福气不是,这样的忠心才可用。知道归知道,可当着面这么说就不成了。慈禧气的话都说不出来。朝臣们也不敢说话。已经大权旁落,失去慈禧信任的李鸿章站了出来。帝后不和本就是大患,如今当着满朝文武面如此争吵,那就是国家大乱的开始。一边是太后提拔之恩,一边是皇上重用之德。本在朝堂上不再多言的李鸿章还是决定要站出来,如今列强环视下的大清,再来一次帝后相争。则国家危亦。
“启禀皇上、太后。老臣办理洋务多年,自信对付洋人还有些法子。若皇上、太后信的过老臣,就将此事交由老臣全权办理。”
慈禧重重的哼了一声,表示同意。而且为了平息事端,并对李鸿章提出赔洋人及重建教堂的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