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回京的犹豫(第2/5 页)
叫板。国民团结是一个方面,而光绪认为更重要的是因为在还没有能力开发地下资源时,这个国家也因为天气的原因使得物产并不丰富。就有了光脚不怕穿鞋的觉悟。更因为地广人稀,广阔的国土也成为了足够的战功略纵深。这个国家并不害怕战争,他们更愿意相信的是手中的刀枪。掠夺,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因为如果他们不对外进行掠夺,贫瘠的土地上跟本无法产出足够养活他们的食物。
中华民族有幸处在一个气候温暖、雨水丰富的土地上,勤劳的中华民族总能在土地上耕耘出自己的未来。中华民族也是不幸的,因为在他们的头顶上悬着一把钢刀。气候早就了食不果腹的游牧民族,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南侵。犬戎、匈奴、突厥、蒙古,从周时期开始一直到明朝。这些游牧民族就如同镰刀一样,一茬茬的收割着中华汉民族建立的繁华和文明。但坚韧的汉民族总是能一次次的在废墟中重新开始。也是从犬戎开始,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所占据的时间也越来越长。直到女真人……
有着汉灵魂的光绪从内心上说其实也不喜欢身体的这个种族,因为这种族彻底打断了中华文明的进程。汉人的皇帝总不是能为所欲为的,因为祖先的教诲和先贤们的话成了大臣们限制皇权最有利的武器。在前明时期,执掌中华文明的皇权已经开始没落,臣权开始兴起。即宋朝之后,南方的资本主义萌芽再次发展壮大,为未来的君主立宪已经做好的准备。这个时候,满族人来了。为了巩固皇权、为了使自己的统治更加合法化,彻底的奴才化教育使一个曾经热血但并不好战的民族彻底沦落了。封建王朝在这一时期变得无比兴盛。
但回头一想。满清也不是一无事处。是它让中华民族彻底拜托了来自蒙古草原的威胁,让各朝各代以为屏障的长城彻底废弃。旗界封闭制度禁止蒙古人学习和接触汉文化。严格的游牧界限强化了草原民族的生态封闭性,从而使蒙古人民无法获得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始终处于游牧的地位,三百年不能进一步的发展。一条喇嘛教政策让一户有三到五个男子蒙古人家,就必须有二到三个出家当喇嘛。而喇嘛是不能娶妻的,长此以往,人口必然下降。一个人口众多而又十分强悍的蒙古族,曾经一度征服过欧亚许多国家,建立过一个近百年之久的蒙古大元王朝,在经过满清三百年的统治后,人口由清初一千多万下降到现在的一百多万,整个民族被制服成了一个一蹶不振,不相统属,人口下降,贫穷落后的弱小民族。
结果是,才卸下游牧民族这把刀,又迎来了俄国枪。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