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国家级别的面试(第2/5 页)
大清日渐颓废。在一干忠心老臣的努力下,十年洋务换来国力蒸蒸日上。原以为大清即将中兴的谭嗣同却看见朝鲜战场上一败图地的淮军才明白,十年洋务不过只是自欺欺人的把戏,可风云变幻。皇上的亲军异军崛起,皇上以身为饵,田庄台一战而败日本陆军,秘密组建的太平洋舰队更是打到了日本本土。战胜后的皇上没有骄傲自满,而是埋头实业发展工业,再没有早些年那鼓吹自己。谭嗣同在这里面看到的是实干。他不屑与还是少年的人一起进大学堂就读,他决定参加科举,决定投身官场报效国家。在他进京赶考前。他特意去了趟上海。做为在大清影响力最大的,也最为普通百姓欢迎的《时务报》,也是皇上一手操办的。他想见见孙先生,听听他的教诲。没想到的是,孙先生不在上海去了广州,结果他只见到了总编康有为和他的学生梁启超。交谈一番后三人格外投机,特别是秉烛夜谈之后,三人对当今国势无不振奋。打败日本的大清已经获得洋人的尊重,现在是大清更上一层楼的时候。康有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更是深度剖析了当今大清的弊病,谭嗣同无不称赞。可是。皇上亲自将康有为指派到上海后,就再也不联系他。这让康有为大有有志难伸之意。无奈康梁的主张无法传到皇上耳中。只有拜托他向皇上进言。
就当谭嗣同入围春闱,欲报效国家之时,太后发动宫变囚禁皇上。他但相信,皇上一定会再次执政,所以今年春闱他依然参加。果不出他所料,当俄国毛子企图侵战我东北大地时,皇上再次亲领新军与俄国决战于东北大地。大胜,又是大胜。谭嗣同满怀信心的参加皇上第一次主持的大考,在最后一题的选题上,他仔细思量过后,还是决定将康有为的主张做为题目,因为他也认为当今大清必需要进行的一些改制。
想到此处,谭嗣同说道:“此卷虽是康先生之主张,但草民亦是认同。”
“既然认同,那就是自己的主张。你既选题为总理,为何题中未写明你若为总理当如何实现这些主张。”坐在一旁的翁同龢问道。
“无法写,也写不出来。”
“为何?”
“因为要实现这些主张,需要与国内外局势做配合,只有在恰当的时间进行恰当的行为才合适。而草民自认为实际上并无这样的眼光,故而无法写作。”
“具体一些。”光绪说话了。
“是。”谭嗣同抱拳说道:“就单说‘下诏鼓天下之气’这一条,看似简单,只需拟好激昂之诏书皇上用玺便可实施,但草民以为不然。诏书用词越是激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