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二十六章 存亡之道(第5/6 页)
院更是直接对西医表示蔑视。光绪与李鸿章都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听着。直到两边有吵起来的架势,光绪才出面制止,然后一言不发的看着李鸿章。
如果单是评论这中西医孰优孰劣。李鸿章自认为自己也能评判一二,但这里与中华存亡有关系吗?李鸿章思索良久后谨慎的回奏道:“老臣以为,西医更注重的是表像。比如咳嗽,西医就只针对咳嗽,止住咳嗽就算是治好了。然中医却不同,更注重的是由表及里,医治的是造成咳嗽的成因。老臣以为中医当更胜一筹。只是未能从中看出事关中华存亡之事,还请皇上明示。”
“先说这医学之事。诚然朕也认为中医更佳,却不代表着西医一无事处。如果你们仔细看下朕的布置就知道。在军中,一线交战阵地上的医护兵,全部都是学西医出身的。但后方医院中却以中医为主。为何?”光绪絮絮叨叨如聊天般,没有主次想到哪说到哪。
西医擅长手术治疗中医擅长调理养生是光绪的看法。西医对于外伤、传染病,有独特的办法,但西医对于慢性病是束手无策的,几乎都是采用“饮鸠止渴”的方法。在科学还没有发展到治愈这类疾病的地步,对付这些疾病只能终身吃药。但中医不同。对于防疫、急救、手术上,中医是难望其项背的。却对于这些慢性病却有独特治疗理念与方法。往往也颇见成效。
“战场交战时将士们受伤需要西医来帮助取出弹头并尽快止血,这个中医稍差。但在后方医院中,论调养将士身体,西医就略显无力。你们其实用不着非要争论出一个高低,只能说是适用的方向不同。在认清彼此的情况下,如何扬长避短将自身发挥光大才应该是我们所需要考虑的。但朕从中看出一个问题――时间,不是治好一个病所用的时间,当然表面看西医好像更快一此。朕看到的是学习所用的时间。”望着满堂都是迷茫的脸孔,光绪只是一笑:“能进宫为皇室诊病应该说这里的医生都是大清国内最好的医生,但看看你们的年纪。学中医的都已经年过半百,而学西医的不过三十出头。为何?因为学西医的只需要知道手里的药能治什么病就好,但中医却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以农业为主,农业社会生活的步调慢,因为农作物的生长时间慢,不能拔苗助长。所以我们讲的是厚积而勃发。随着西方文化进入中国,无论为了国家安定还是追赶西方列强,中国必然要大力发展工业,工业社会取代农业社会就会成为必然。然而,工业社会讲的是速度,讲的是效率。”
“这里就有一个最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