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一十九章 向日本本土进发(第5/6 页)
抵挡清国的登陆,而清国十万大军可是有资本强攻东京的。东京湾被水雷封锁,在两岸炮台的掩护下清国无法强冲。那只能从两侧进攻东京,于是三蒲半岛就成了防卫重点。可清国也知道想打下东京必然要经历一翻血战。万一清国的目的不是东京而只求战领一地呢?四国、九州、北海道因没有海军不想放弃都只能放弃。那清国强攻大阪再打下京都,就等于切断了东京于本岛西侧的联系,然后清国可以公然赖在日本不走。进攻名古屋也有同样的效果,或者进攻仙台可以拿下本岛北部……
万一清国跟本就是来日本洗劫一翻也不是没有可能呀,虽然海岸线已经被抢过一次了,但你看看人家在印尼是怎么干的,直接派陆军冲进内陆大抢特抢,日本再被这么来一次可就真要崩溃了。这样一来清国登陆地点的选择就更多了,北方海岸也暴露在清国人的舰炮下面。
一个人一个说法可能性就太多了,什么可能都有。山县有朋一拍桌子做出了决定。不管清国如何行动,首先保证东京的安全。近卫师团和第一师团驻守东京,第二仙台师团南移至宇都宫防卫东京北侧。第三名古屋师团东进至横浜与进驻神奈川县的第五师团共同防卫清军最可能登陆的三蒲半岛,本来要调第四师团到横浜的,可人家死活不动,只能把名古屋一并交给第四师团协防。第六师团虽然人数足够,可武器不足,只能留守九州,能拖住德国人就行了。其它各地警察合部集合,以应对不时之需。
“帝国的命运就在这此时。为了帝国的未来,诸君此去。我等九段板再见。”
之所以要九段板再见,那是因为此地有一座奉明治天皇之谕而建的、奉自明治维新时代以来为日本战死的军人及军属的招魂社――靖国神社。“靖国”二字取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吾以靖国也”。意为使国家安定。虽然现在里面没几个人,但意义重大。(题外话:不管日本人对中国或是东亚做了什么。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唯一错了的地方就是日本是战败国,至少对于日本人来说那里供奉的是为国家民族做出过奉献和牺牲的先烈们,有理由享受着来后辈的祭祀。不像天朝,那些为国为民牺牲的先烈们就因为不是为xx党而牺牲的,所以死后的遗骸被房地产商和政府无情抛弃……对此,已经无言。)
可不管山县有朋说的是多么绝决无比,内阁成员回应的是坚决执行,但不能代表所有的日本人或都所有的日本军队。比如日本第四师团长黑川通轨就一脸急色的拉着张朴芳,希望他能帮忙联系清国让清国不要进攻大阪。
“师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