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三十八章 祭天的背后(第2/6 页)
骏马、仪象;篦头、画角;杖、鼓、笛、板,浩浩荡荡;旗、帜、旌、幡,铺天盖地;刀、枪、剑、戟,寒光林立;龙伞、草伞、花伞、方盖、罗扇,连绵不绝;更有辇、辂、舆无数乘。引导与侍卫大臣、执事人员、兵卫及众多仪物、器具按照既定的礼仪阵式缓缓从天安门而出。威严而宏伟。
之前出巡和大婚时的依仗,相比于这次的大驾卤簿那简直是小儿科。黑夜在无数的灯火下无处藏身,一台台摄影机会将这场大清国最高规格的大驾卤簿完整的记录下来。然后经过剪辑编辑后。制成电影片送给各国公使。一台台照像机用闪光灯记录下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照片最后会印刷在报纸上真正的传遍天下。中国,在所有洋人思想中那个长着猪尾巴的国度,也将随着这一张张照片的出现,慢慢改变着世人的看法。
英国女王自从看过清国依仗后就固执要定立一套属于大英帝国的典仪,听说已经快要确认了。当这次大清祭天大礼的大驾卤簿的影片送到女王面前后。欧格讷相信,已经定好的所有仪制将会被全部推翻。
祭祀前三日皇帝开始斋戒的日子。但时值大年初一祭祀,所以斋戒临时取消,改而先行斋宫暂留,于日出前七刻斋宫鸣太和钟,皇帝起驾至圜丘坛,钟声止,鼓乐声起,大典正式开始。
圜丘坛专门用于祭天,台上不建房屋,对空而祭,称为‘露祭‘。祭天陈设讲究,祭品丰富,规矩严明。
迎帝神:乐奏‘始平之章‘;奠玉帛:乐奏“景平之章”;进俎:乐奏“咸平之章”;行初献礼:乐奏“奉平之章”,舞‘干戚之舞‘;行亚献礼:奏“嘉平之章”,舞“羽龠之舞”;行终献礼:奏‘永平之章‘舞‘羽龠之舞‘;撤馔:奏“熙平之章”;送帝神:奏“清平之章”;祭品送燎炉焚烧,奏“太平之章”;望燎:奏“佑平之章”。
这一整套下来是将近三个时辰,时间之长礼仪之繁琐,每行一次礼都需要皇帝到主位前跪献爵,然后由司祝跪读祝文。礼法大如天,更何况是这样的大典,就是死也要遵循规矩。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初六,他到圜丘坛举行常雩礼求甘雨。就是这次,因为雩坛祝版上的文字写得不够工整,具服台更衣幄次所设的坐褥不够整齐,对按规定应悬挂三盏天灯而少悬了一盏。就这么三件小事,乾隆大发雷霆,下令查办。结果,工部尚书、工部右侍郎、礼部尚书、礼部侍郎等人均被革职,后被发配新疆。
说心底话,光绪是很不愿意搞这种事情。且不说礼仪繁琐到光练习就要一个多月,在行礼之时还有官员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