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重工业的原动力(第4/6 页)
去年初,湛江工业区拥有的高炉是6麽,都是秦铠从施莱尔那边关系订购的德国马丁炼钢炉,高炉的容积都不大,最大的也就是'的,年产铸铁2万吨,钢吨,但是仅仅一年半之后,在欧美影子公司的全力运作下,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南洋第二钢铁厂的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马尾钢铁厂,一年半的时间里,从德国、美国购置了10吨马丁炉10个、5吨马丁炉6个、20吨马丁炉4个,甚至还有一个现在欧洲最先进、产量最大的40吨马丁炉。
以现在的生产能力,已经一举达到了年产10万吨铸铁、1万吨钢铁的能力,而马尾炼钢厂,因为工厂面积所限,至今只有8座5到10吨的炼钢炉,产能与这边完成没法相比,当然,在秦铠的工业战略里,马尾炼钢厂走的是高jg尖的技术路线,在马尾实验室的强大技术原动力下,这应该不是梦!
这其中砸下去的银子,也只有秦铠和顶层管银子的那些大佬们知道,在去年短短一年之间,整个南洋体系为第二钢铁厂、石山坳煤铁基地、防城钢铁厂、马尾钢铁厂投入的炼钢马丁炉、轧钢设备,就支出了570万两白银。
这一点上,秦铠还不得不佩服一下后世伟人提出的大炼钢铁的决策,虽然那样的情况下炼钢有些搞笑,但是这钢铁工业,才是一切重工业的源泉!没有钢铁工业的支持,一切的工业体系都将失去发展的基础……
事实上,钢铁厂的投入,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没有之前三年马尾钢铁厂、石山煤铁基地爆发式的培养炼钢工人,而南洋教育体系终于也开花结果了,大批经过南洋新学教育,在经过南洋技术学校、技术学院的培养,为工厂输送大量的优秀初级人才。
这些来自底层的年轻人,才是构筑整个南洋工业体系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他们在工厂中的成长,最终使得秦大总督而疯狂的砸钱行为,最终演变为钢铁工业的蓬勃发展,这一切的投入,都因为有了这源源不断的技工人,得以产生最终的价值。
戚美眉没有跟来工厂来…因为这里煤灰太厉害了,所以带着小丫鬟自己去港口的休息了,不过,秦铠却是兴致高涨,自己持续不断下的银子,自己呕心沥血培养的产业工人和技术工人…现在终于开始能支撑起一片重工业的天地了。
他走进规划完成、巨大的第二钢铁厂内,到处可见穿着厚布衣服的钢铁工人正在紧张的运输铁矿石和煤粉,詹天佑在雷州修建完成的第一条双向通行港口货运铁轨,为整个工业区带来了惊人的活力,而喷吐着黑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