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康梁出世(第2/6 页)
能迎头赶上!”另外一个一脸焦急的学生问道。
秦铠看了看这个学生,与黄祖莲年纪相仿,应该也是南洋大学体系的学生,他点点头示意他坐下,“这个问题问的很好,中国人有四万万之众,这世界上每5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我们创造了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要树立信心,中国人的聪明才智绝对是一流的,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们,我们南洋重工的许多新技术,列强也都没研究就出来!”
他的话立刻引起了下面学生们的一片共鸣,几个学生都非常激动想了解更多情况,他们都有冲动要把这些消息向更多的同学宣布,不过却被秦铠制止了,“诸位学子,技术的领先,是要为国家创造价值的,所以这些技术方面问题,暂时xg只能保密,看看我们应用士兵取得的战绩,就是我们工业化成就的具体体现!”
南洋水师、陆师的辉煌战绩,一直都是学生们最热衷谈论是话题,而用这个佐证,无疑让秦铠的话信服力十足,秦铠指指问话的那个年轻学生,“这位学子,你是如何看待你们的小报呢?”
听到总督大人问话,这学子自然是激动不已,其实这话早就在来之前酝酿过很久了,但是事到临头,口舌却有些结巴了,“报……告大人,小报就是要把国家利益至上、国民……利益至上的理念告诉每一个同学,没有富强的中国,就没有我们和家人的幸福生活!”
这年轻人的话虽然在理,但多少有些叛经离道,旁边赵烈文倒是立刻补上一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历史如明镜,诸位学子,新学不光是西学,已然还有我们华夏文明的jg髓,切不可顾此失彼!”
秦铠对于赵烈文的诠释十分赞同,封建社会的覆灭,最根本的东西,其实并非是君权被打倒,而是“国民”这个字眼的出现,国民乃是指的是国家之民众,这国家自然是民众之国家,富国强兵,当是国民的意愿,而不是他秦铠个人的想法。
但是,从封建走向共和,这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拥有五千文明史积淀的国度,更是如此,孔孟之道,西方人认为这是宗教,国人却少有认同,宗教有神的意志,而孔孟之道却无神、只有人,他是人行为准则的探索,是为人的哲学。
即便是他自己所处的那时代,马列哲学、西方哲学盛行的年代,孔孟先贤的处世之道依然盛行,盲目的排外或者排斥传统都是愚蠢的,只有在诠释“国民”二字的体系下,才能使中国达到新的文明高度。
不过,现在这时代,君权和封建的势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