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丙戌春,新皇立(第2/6 页)
绍仪、李东来要替这份“上海密约”找一些外来的助力,他们两人都深知这份密约的内容一旦公开,那就意味南洋体系与当朝权贵们的正式决裂!
而běijg的局面已经是异常的严峻,这个帝国的皇权已经岌岌可危,这样的契机,显然是机不可失的,对于在běijg的军事计划,秦接铠并没有对唐绍仪详细讲,但也告诉他了。他所达成的一切意向,都将获得在军事上的最大支持。
当天的酒会上,很快唐绍仪与施莱尔达成了一份口头的意向,德国将全力支持中国恢复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
而其他各国领事并不了解这个帝国内部的变化,只是对于目前政局上的波动感到担心,维护各国在华利益。显然是他们的首要任务,都摸棱两可的发表了和施莱尔类似的看法。
第二天,秦铠酝酿许久的舆论攻势终于发动了,还挂着英国人面子的《申报》首先发难,非但大篇幅报道了已经被清zhèngfu遮掩起来的士子上书运动,甚至以赞许的口吻表示这是中国政治开明的进步。
而且在报纸中还摘录了部分士子上书的内容,已经朝堂上帝党、后党笔杆子嘴仗的折子内容,当期报纸可谓是内容丰富,佐料齐全,看似公正的的报道立场,却明显的偏向于目前处在绝对弱势的帝党。
报纸通过加印被以全速送往各省和京师,为了达到最大的舆论效果,当期的《申报》甚至实行完全免费的赠阅,送到běijg城的五千份报纸,在运抵的当ri就被取阅一空,而běijg城的官员、衙门,更是通过邮政直接送上门,当期报纸达到了惊人的5万份印刷量,这对于平ri仅有不到7000份的《申报》,这已经是突破xg的爆发了。
běijg城里,正被慈宁宫打压得焦头烂额的翁同龢等人,正在为如何应对慈禧的强势镇压伤脑筋的时候,忽然来了这么一阵及时雨,让他们都是喜出望外,翁同龢甚至都没时间去打听到底为何英国人的报纸会如此帮忙,就匆匆暗中召集帝党官员,准备再次上书。
二十余名帝党的官员秘密汇集在侍郎宝廷的私宅,翁同龢意气风发的正在发表他的计划,在他看来,这可是京师局面逆转的一个风向标……不过,这些帝党官员被上一轮慈宁宫的组合拳早就打了肝胆俱裂,一个个都不打算做这出头鸟。
一众人商议到下午,宝廷最终看不下去,准备自己上阵来挑这次力谏的大梁,这时候,出去打探情况的文廷式气喘吁吁的冲了进来,看到翁同龢后,这跑的有些上气不接下气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