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第1/3 页)
三胞胎六岁了,还没上过学,桓老爷一早提了一嘴,但周氏觉得孩子太小舍不得他们起早贪黑地读书,只说:“咱们家又不用孩子考状元,桓家偌大家业以后都是他们的,等再大两岁请先生家来也不迟,何苦早早拘着他们!以后能认字会看账本就成,这几个聪明呢。”
周氏的目标直清晰又明确,她这三个孙子就是桓里的宝,哪用得着费尽心力去读那些四书五经,能传业守业就成。
桓老爷小声骂了一句头发长见识短,最后却到底没有坚持让四五岁的孙儿去上学堂。
上次回家桓翕和桓老爷沟通过,也说了读书的事,桓老爷一看孙儿都六岁大的确不好再耽搁,就应下了马上给几个孩子物色先生这事。
这年头读书人大多清高,越小偏僻的地方读书人越少,比不得文风鼎盛的江南一带。
泰安县的举子秀才一个巴掌都能数得过来,还有些年纪大的自己在家开了私塾收学生。
桓家不缺那几个银钱,自请得起人来授课。只他家向来没和读书人打过交道,桓老爷怕自己找不到好的,于是就去方知县那里拜访了一回,问他有没有认得的先生,托对方帮忙留意一下。
方知县路子肯定比桓老爷要多,他应承下来后,没多大功夫就给桓翕这边送来口信,举荐了一位先生。
还是位举人,桓翕倒对秀才举人没要求,本来就是只为给三个小孩儿开蒙,能教他们做人道理,让别长歪就好。
而另一边桓盛回来后,桓泰桓定两个高兴得哇哇大叫,可再看身边跟着母亲,登时就小声起来,不过眼睛还是亮晶晶的。
再说桓盛,他经了这一遭,十多日的生活显然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桓翕突然出现将他接了回来,故而他对桓翕的亲近达到了顶点,特别是桓翕只要主动捏一下他的脸或者摸一下他的头,桓盛就会凑着挨过去,抱着她满心满眼都是的依赖。
三兄弟还是住在一个院子里,桓翕亲自抱着桓盛过来,到了地方,桓盛还有点不肯下来,腻歪在桓翕身上。
直到桓盛桓定喊他“大哥,大哥!”小孩儿才翘着嘴巴下来,唤两人,“弟弟。”
他们三人自小一起长大,感情自然很深,分开了这么多天,桓泰桓定简直有说不完的话,拉着桓盛争相说:“哥哥,祖母给咱们买了一匹小马,我们都玩过了,现在带你去玩好不好。”
他们说的马是一匹白色的小母马,当初是桓定无意在路上看见别人骑马,吵着要,周氏就托人买来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