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建筑传统与当前的建设问题(第4/6 页)
当以砖石作为殿堂时,则按建筑物纪念性之轻重,适当地用砖石表现木结构的样式。许多所谓“无梁殿”的建筑,如山西太原木柞寺明末(一五九五年)的大雄宝殿都属于这一类。
检查我们过去的许多建筑物,我们注意到两种重要事实:一、无论是木结构或砖石结构,无论在各地方有多少不同的变化,中国建筑几千年来都保持着一致的、一贯的、明确的民族特性。二、我们古代的匠师们善于在自己的传统的基础上适当地吸收外来的影响,丰富了自己,但从来没有因此而丧失了自己的民族特性。千余年来分布全国的佛教建筑和回教建筑最清晰地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自从帝国主义以武力侵略我国、文化上和平而自然的交流被蛮横的武力所代替以来,情形就不同了。沿海岸和长江上的一些“通商口岸”被侵略者用他们带来的建筑形式生硬地移植到原来的环境中,对于我国城市的环境风格加以傲慢的鄙视和粗暴的破坏。学校里训练出来新型的知识分子的建筑师竟全部放弃中国建筑的传统,由思想到技术完完全全的摹仿欧美的建筑体系,不折不扣地接受了欧美建筑传统,把它硬搬到祖国来。过去一世纪的中国建筑史正是中国近代被侵略史的另一悲惨的版本!
从满清末年到解放以前,有些建筑师们只为少数地主、官僚、买办建造少数的公馆、洋行、公司,为没落的封建制度和半殖民地的政治经济服务。因为殖民地经济的可怜情况,建筑不但在结构和外表方面产生了许多丑恶类型,而且在材料方面,在平面的部署方面都堕落到最不幸的水平。
建筑师们变成为帝国主义的经济、文化侵略服务。同时蔑视自己本国艺术遗产、优秀工匠和成熟而优越的技术传统。此后任何建筑作品都成了最不健康的殖民地文化的最明显的代表,反映着那时期的畸形的政治经济情况。到了解放的前夕,每一个爱国的建筑师越来越充满了痛苦而感到彷徨。
祖国的解放为我们全国的建筑师带来了空前的大转变。我们不但忽然得到了设计成千上万的住宅、工厂、学校、医院、办公楼的机会,我们不但在一两年中所设计的房屋面积就可能超过过去半生所设计的房屋面积的总和乃至若干倍,最主要的是我们知道我们的服务对象不是别人,而是劳动人民。
我们是为祖国的和平的社会主义事业而建设,也是为世界的和平建设的一部分而努力。我们集体工作的成果将是这新时代的和平民主精神的表现。我们的工作充满了重要意义,在今天,任何建筑师,无论在经济建设或文化建设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