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无风雅也无俗浅议电视剧《三国演义》(第1/2 页)
早在《红楼梦》开拍那年,我就撂下一句话:中国的影视水平,还远未达到可以乱动文学名著的程度。
然而文学名著如同美女,仅仅远观是不能令影视界的勇士们满足的,必要“近玩焉”,狠狠亵渎一番而后快。结果是拍一部糟蹋一部,劳民伤财不说,关键是让本来就不曾读过名著的广大人民群众误以为原著不过如此。更何况编导的又无不自吹剧作大大胜过原著若干筹,于是,狗恶酒酸,文学传统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不免又跌了几跌。
以这样的批判口吻开篇,并不是说《三国演义》等剧作一无是处。但是对于由文学名著——特别是由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占据超一流地位的四大名著——改编的剧作,我们能仅仅地去数数它有几个“是处”吗?既已站在巨人的肩头,就理应看得比巨人要远——最起码视点不应低于巨人之肩。可是看了剧作播出后,我们甚至有理由尖刻地怀疑,编导们有没有认真读过原著。《三国演义》是历史与文学的结合,民间早有“真三国,假封神”之说,章学诚则认为《三国演义》是“七分实事,三分虚构”,批评它“以致观者往往为所淆乱”,而编导者恰恰属于这“为所淆乱”的观者。剧作基本维持原著中尊刘的立场,同时又大大抬高了曹操,对东吴也一视同仁,都待以英雄之礼,可是对三方之间的矛盾却揭示得远不及原著深刻有力。好像立志要讨史学界各门派的好,结果却是婢学夫人,不知所宗。编导者试图塞进一点唯物史观,表现一点“客观规律”,但在英雄史观的总体基调上却反而显得生硬别扭。一会儿摆出忠于史实的态度,一会儿又摆出忠于原著的态度。在几座城门之间往返辛劳,找不到准确的人口。结果是整个规模宏大的剧作缺乏一个统一的叙述声音,成了画面与字幕的大量而简单的堆积,连画外音的作用也仿佛只是催命似的赶紧把故事讲完。
其次,该剧的文学性极为平庸。巨著《三国演义》结构宏伟壮阔,细节又严密精巧。改编后各集间联系不紧,血脉不畅,缺乏大关节上的伏笔、悬念、铺垫、呼应。每一集单看又十分单薄无力,往往拘泥于原著的一两个小情节便东拉西凑,敷衍成篇,水分极大。有时甚至就是集名的图解,既缺乏戏剧的动作性,也看不出影视手段的优越性。像原著中温酒斩华雄、大战长坂坡、喝退百万兵等充满浪漫主义的精彩场面,都被处理得极为低劣,“没戏”。
再次,剧作对人物的理解和表现也十分令人失望,勉强可说是及格水平之下。关羽、张飞二人简直就是两个死人,连“徒有其表”的形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