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其它小说 > 井底之蛙飞天记 > 从《雷雨》的演出史看《雷雨》

从《雷雨》的演出史看《雷雨》(第1/17 页)

目录
🎁美女直播
最新其它小说小说: 诡异茶楼惊魂记悔婚之后,我兵临城下你哭什么穿越到战国,谁说天下苦秦久矣神古之灵拜师九叔,随身携带梦幻超市被逐出家门三千年后,家人后悔了姐姐为贱婢欺辱我,我将她们逐出家门被继妹夺走一切后,我觉醒了老公让我做白月光的替死鬼明珠有泪将军抛弃我,可我才是真公主重生之恋爱脑闺蜜死有余辜情劫聿心月恋爱意散落恨归璃此去无归人急救三公里,索要三万过路费被金主白嫖六年后,我终于清醒过往云烟婆婆死后他疯了心碎了无痕

一部文学作品的效果才是它的存在。——列奥•洛文达尔

《雷雨》在中国大地上一亮相,就有如惊雷瀑布,转瞬之间便征服了观众的心。《雷雨》以它杰出的构造和雄强的艺术魅力,不仅一再显示了自身的存在,更重要的是显示了中国话剧的存在。从哲学角度来讲,“存在”是一个过程,是一种飞逝,是一条历史的射线。《雷雨》就在这条历史的单行道上奔跑了半个多世纪。有多少人演过它,有多少人看过它,已然无法做出准确的统计。但是,它的效果存在着。考察这效果,能够使我们洞悉《雷雨》在这半个多世纪里是怎样存在的。从《雷雨》的怎样存在也许还会使我们稍稍体会到一点这半个多世纪是怎样存在的。

所谓文学作品的效果,即是指它的接受史。作为一部话剧,它的接受史毫无疑问要以它的演出史为主。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纯粹的案头剧本,已经丧失了戏剧的体裁意义,只能看做是一种“戏剧体”的小说。离开了导演和演员,离开了舞台和观众,戏剧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了。这种观点尽管还可商榷,但是,研究一部话剧的接受史,无疑应该把导演、演员、观众作为主要的接受客体。至于评论家,则应该视为观众中的一部分、具有一定权威性见解的一部分。曾在《雷雨》中扮演过周冲的董行佶说:“我认为作家的理解,代替不了演员的理解。”(11)其实作家、演员、观众的理解都是不可相互替代的,一部剧作就是在交叉勾连的理解框架上建立起自己的接受史大厦的。在这个接受过程中,演出者成了关键部分。他们一方面直接面对作者、面对剧本原作,对剧本进行“原始接受”;另一方面又直接面对观众,把“原始接受”之后的理解加以再创作,把这再创作的成品呈现给观众。因此可以说,一部话剧的接受史是以它的演出作为里程标记的。

《雷雨》首次登台,是1935年4月,距离它发表在《文学季刊》一卷三期上的1934 年7月,已然过了大半年。当时,日本有两位关注中国文坛的青年学者武田泰淳和竹内好,他们读过剧本后深为感动,便去找到中国留日学生杜宣。在讨论中一致认为《雷雨》“是戏剧创作上的巨大收获”,决定把它搬上舞台。于是,1935年4月27日、28日、29日,《雷雨》以中华话剧同好会的名义,在东京神田一桥讲堂首次与世人见面,导演是吴天、刘汝醴、杜宣。

《雷雨》首演的具体情况,我们所知甚少。但1935年2月号的《杂文》在刊登了曹禹《〈雷雨〉的写作》时有一段编者按很值

目录
元莲九凤,我娶不过来啊桑总夜敲门,沈秘书孤枕难眠[傲慢与偏见]玛丽小姐的咸鱼日常宋明伊陆慎行仙侠世界:肉体凡胎也能无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