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第1/5 页)
因而白泷即便在衙门里点了外卖,还边喝酒边聊天,一旁的衙役也不阻止,反而跟着坐上了桌子,品了品平日买不起的几两好酒。
这群衙役超过五成都是过去跑过江湖的人,后来心思淡了,也不想继续跑江湖,索性寻个公职,当个公务员,也算是过上了平静日子,但内心里仍是对着江湖人的自由有着艳羡和向往,更是少不了几分钦佩。
白泷这一身行头,白衣翩翩,配双刀,举手投足皆是洒脱随性,并无文人的酸腐气质,吃肉喝酒都说上随意,但动筷子时也有几分讲究,点到即止的礼貌,也符合不少人对江湖侠客的内心想象。
加之谈话时,天南海北都说的来,知识面之广,上至朝堂政令,下至农桑行商,似乎都有所涉猎知晓。
有实力,令江湖人尊重。
有知识,令寻常人敬佩。
这衙役跟这位公子接触不过短短三两个时辰,便止不住内心偏向了对方几分。
此人胆敢靠一己之力阻下暴走失控的烈马已称得上是胆量十足,更是知道宝马价值千金也仍然仗义出手。
换做自己来,岂有他的三分胆量?
都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有这份勇武者终究是少数。
更难得的是此番态度不骄不躁,性格洒脱,举止得当,眼神清澈,不自觉高人一等或低人一截,面对谁人的态度都称得上是礼貌,没有因为自己仗义出手却惹上了麻烦便迁怒他人,甚至对待这不依不饶的马车夫都只算是冷眼旁观,没有出言讥讽。
“总而言之……”衙门后堂,衙役正在汇报着情况。
“行了行了,听你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让你好好回报,你怎么偏向的态度如此明显?收了几两银钱?还是喝了两壶好酒,把你脑袋给冲昏头了?”
呵斥声的源头是一名中年人,他留着山羊胡,拍着桌子,训斥了几声衙役。
“啊,不是,宋县令,我不是,我没有.”衙役摸着后脑勺:“我就是如实汇报。”
“快滚快滚,闻到你身上酒味我就头疼。”宋县令挥了挥手,笑骂道:“你是怕本县误判了怎么的?”
衙役拱手,他扶了扶刀,走向了门外。
等衙役离开后,宋县令起身道:“李大人,这汇报……”
屏风后走出一人,中年男子,年纪相较于宋县令略年长,不显衰老,穿着青衫布衣,看上去如同一名私塾里的教书匠,但他的身份并不是看上去这么简单,能让当地县令表现的如此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