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第2/3 页)
作为一个出生成长在传统东亚家庭的独生子,李添的身上有一些反叛的进步的东西。
比方说,对自我的认识和接纳,他能够接受性取向不一样的自己,坦荡、磊落且不以为耻;再比方说,对事业和梦想的追求,他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承认自己的事业野心,并为此付出努力,甚至敢于突破家庭的庇护;他爱憎分明,有清晰的原则和底线,能够为他爱的人爱的事情去争取,这些争取的行为能做到哪个地步且不论,至少他不会退缩。
但是,他也有很典型的、根深蒂固的传统价值观念。
比如孝道,在事业和孝道冲突的情况下,他也接受把孝道放在前面的位置;甚至母亲实际地损害到了他的事业前途,他没有做出过任何责怪;再比如功利观和结果导向,作为儿子,他照顾家庭,作为厨师,他争取业绩,尤其是在男人和独子双重身份之下,他一直咬牙肩负着担子,从来没有想过把它放下来。
于是,他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这样一种潜意识——
人只有对别人、对这个社会有用,他才有价值。他才值得被爱和被肯定。
换句话说,这个人本身是什么样的,不重要,他的爱和他的渴望,也不重要。只有他创造价值的时候,才重要。一旦他失去了创造价值的能力,失去了功利性,他就没有被爱的可能。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李添可以勇敢地对母亲承认自己的性取向,因为只要他还是这个家庭的经济支柱,他还孝敬自己的母亲,他在这个家庭就会有一席之地。
但他会耻于向宋裕明承认自己生病了,因为生病意味着他创造价值的能力有所折损,宋裕明要他,首先是来创造业绩的,来辅佐自己的。如果他没有用了,竞争力就会下降。
这当然是一种很扭曲且恶毒的想法。
人应该被爱,且与生俱来有被爱的资格。
但李添也并非自愿受害,他甚至没能意识到这是功利主义的陷阱。而且,想要朝夕之内转变这种想法,也是不实际的。
在宋裕明看来,与其纠结如何转变思维,不如用一种更直接正向的反馈来消除伴侣的羞耻心和恐惧。
比如,语言鼓励,并伴有物质或行为上的奖励。就像驯养小动物一样,得到的正向反馈越多,就更倾向于重复相同的正确的行为,最后达到培养出思维模式的效果。
他一回家就直接联系了市一院,副院长和他有些交情,市一的精神科是市内最早成立且名声最广的。对方当即约了精神科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