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想(第4/8 页)
个讯儿就行。还得养一头驴,配一架刷了油的木结构的胶轮驴车。县集八成便在十里以外,心血来潮,阳光明媚的好日子,亲自赶了驴车去集上买东西。驴子当然是去过几次就识路了的,以后再去也就不必管它了,自己尽可以躺在驴车上两眼半睁半闭地哼歌儿,任由它蹄儿得得地沿路自己前行就是……当然并不是每天都去赶集,那驴子不是闲着的时候多么?养它可不是为了看着喜欢养着玩儿,它不是兔儿,是牲口,不能让它变得太懒了,一早一晚也可骑着它四处逛逛。不是驴是匹马,骑着逛就不好了,那样子多脱离农民群众呢?
倘农民见了,定会笑话于我:“瞧这城里搬来的作家,骑驴兜风儿,真逗!”能博农民们一笑,挺好。农民们的孩子自然是会好奇地围上来的,当然也允许孩子们骑。听我话的孩子,奖励多骑几圈儿。我是知青时当过小学老师,喜欢和孩子们打成一片……
还要养一只奶羊,身体一直不好,需要滋补。妻子、儿子、母亲,都不习惯喝奶。一只奶羊产的奶,我一个人喝,足够了。羊可由村里的孩子们代为饲养,而我的小笔稿费,经常不断的,应用以资助他们好好读书。此种资助方式的可取之处是——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完全不必念我的什么恩德,能认为是自己的劳动所得,谁也不欠谁什么,最好。
倘那时,还有记者们不辞路远辛苦而前来采访的,尽管驱车前来。同行中还有看得起,愿保持交往的,我也欢迎。不论刮风下雨下雪,自当骑驴于三五里外恭候路边,敬导之……
“老婆,杀鸡!”
“儿子,拿抄子,去水塘网几条鱼!”
如此这般地大声吩咐时,那多来派!
至于我自己,陪客人们山上眺眺,河边坐坐,陪客人们踏野趣,为客人们拍照留念。
将此梦想变为现实,经济方面还是不乏能力的。自觉思考成熟了,某日晚饭后,遂向妻子、儿子、老母亲和盘托出。
却不料首先遭到老母亲的反对。
“我不去。要去你自己去!”
老母亲的态度异常坚决。
我说:“妈,去吧去吧,农村空气多好哇!”
老母亲说:“我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需要多少好空气?我看,只要你戒了烟,前后窗开着对流,家里的空气就挺好。”
我说:“跟我去吧!咱们还要养头驴,还要配套车呢!我一有空儿就赶驴车拉您四处兜风儿!”
老母亲一撇嘴:“我从小儿在农村长大,马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