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守夜(第4/5 页)
此谁能喜欢蒋嵩?
只因赵亮乃是京官向来德高望重,薛文平日是好人,又有身份尊贵的徐家兄弟出头,念着师生情谊,所以一呼翕应。
每个人都助丧了一份银子,少则一两,多则两,张亮出了二十两整,薛文父子本来要出十两银子,被徐灏给退了回去,“这些日子你家没少出钱出力,这银子我来出。”
薛文不干,徐灏就拿眼瞪他,一时间争执不下。其他人见状笑着出言打趣,赵亮笑眯眯的道:“已经不下百两银子,足够一切花销了。老薛你的钱留着日后请大家吃酒,同窗一场,今后得时常聚聚。”
此言一出正合大家心意,纷纷附和,薛文笑道:“那行,第一次我来做东道,到时一个不能少了。”
徐济插话道:“这么多人,十两银子哪够?不如一人五两银子,到时咱们去秦淮河雇艘画舫,痛痛快快的大醉一次。”
薛文还记着他早上推辞不来的事,冷冷一笑没说话。周围很多人都下意识的皱起眉头,隐隐间神色有些犹豫,不是大家吝啬,五两银子足够一家人过上两三个月了。要知道普通士卒每个月的俸禄是一石粮,当然这都是自己种地所得,大半所得要缴纳上去。
一石粮食大概价值一贯钱,洪武年间地多人少物价便宜,每个士卒都有地种,每月一两银子足够养活妻子儿女,家里男丁越多就越有剩余。
京城物价要贵很多,不过省吃俭用的话,没有太多的人情往来,每个月二两银子花不完。
可惜后来随着土地日益兼并,人口增长物价攀升,军户生的儿子越多反倒是越穷,只因没有土地了。
世袭军户朝廷规定不许转投别的行业,以至于没事干的男人越来越多,唯有靠着给军官服劳役,或给富人百姓打短工为生。
因此直接导致每次流民起义,都有无数没有土地耕种的军户子弟参与其中,而这些军户自小就被操练的孔武有力,为了生存敢打敢战,成为灭亡明朝的中坚力量。
而军户制在洪武年间经过几次修订,各项制度已经非常完善,平日耕地战时从军,无需花费朝廷一两银子。农闲时经过训练战力不俗,因土地充足官员有操守,战死后家里人有保障,上了战场没人怕死。
最重要的,是二百多万的军户上缴的粮食高达一年总粮食赋税的四成多,不亚于盛唐时期的府兵制,对大明初年的贡献实在是太大了,试问朱棣等帝王谁敢冒险改变军户制?
可惜再好的制度也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对此别说徐灏,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