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弘治八年(第2/4 页)
。”
那徐贝娘又拿出一个木匣子来双手拿着递给杜若:“承蒙侯爷大恩,无有回报。这是我们那里的吉绣,不值几个钱,只图一个吉祥寓意,愿侯爷好人有好报,身体健康,家宅兴旺。”
杜若不好推拒,接了过去,道谢后那徐贝娘由嬷嬷送出去了。
待人已不见了,杜若方打开匣子,将其中的绣件展开来看,却见绣的是牡丹争放的图样。绣件看大小应是一件炕屏,十分轻薄,想来是什么稀奇料子。淡红色背景中其中牡丹争艳,蜂蝶飞舞。杜若虽然对刺绣价格没有研究,见到的这样一件作品自然也是能看出它价值不菲的。他亲自将绣件收好了,才将匣子交给跟着的丫头让她好生收好。
时间转眼过去,很快就到了七月初三万寿节。
弘治皇帝的生辰已经有四五年没有大办了,今年礼部的奏折照例又被驳回了。今年万寿节百官没了筵席可参加,可杜若这个义子的礼却不能不仔细着送。
杜若还在孝中,就不好进宫行礼,因此七月初二那天,杜若早早的清点好,杜林亲自压着将备好的礼送入宫中。礼送完了,杜若就丢开手再不管了。
七月初三一大早,百官,勋贵就往宫中去给皇帝行礼。晚上宫中又摆了家宴,万寿节也就这样过了。日子是过了,杜若送的东西激起的浪花却没平息下去。
第二天的朝会上,这个看起来有些丑的木制印刷机引发了一场辩论。
这印刷机长得在明代人眼里实在长得古怪,一个像桌子一样的东西在下,上面骑着一个安着滚轴的木架子。那下面的桌子上摆着木头框子,上面固定着白纸,旁边伸出一个木托子,托着排好的铅板。机器全身都漆成大红色,让这长得古古怪怪的机器看的更像那志怪传奇中说的鬼怪异兽。
朝堂上百官都看着这个漆红的木头怪兽,谁也不敢说话。朱佑樘在上面见往日不停嘴的御史言官谁都不说话,心中冷笑,“你们没见过这个东西,昨日朕见了,觉得不错。今日让你们看看。”众人还是不说话。
旁边的蒋琮见时机差不多了,偷偷挥手让昨天刚刚学会用这机器的小太监上去演示。
那小太监两三步跑上去,也不看那些官员们,将那铅板啪嗒合上,放下滚轴滚滚,掀起印好的纸又合上,如此往复。不大一会儿,就印了好些纸。此时又来了一个抱着铅板的小太监,将印好铅板换下,换上新铅板,又将印好的纸拿下去。众人摒气无声中,过了大半个时辰,其间换了十好几版,又换了好些回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