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页(第3/4 页)
真的一个女人。她左手挽着湿发,右手提一个大塑料袋,裸着的脚趿着泥污的高跟皮鞋,皮鞋颜色像是深红色,似乎被穿了去跋山涉水,此时是精疲力尽却又顽韧不衰的样子。女人有二十多岁,二十一二岁,金鉴判断着,大概还算不难看,他对女性美或丑的鉴别已不敏锐,招架女人也没了功夫。原来也没有过多大功夫。这个年轻女子不太敢看金鉴,垂着毛茸茸的眼帘,笑容的吃力使她腮上两个酒窝越发的深。她是害怕他的,却也有一点儿兴奋。她认不得他肩上两块红牌是什么军阶,只知道有那两块牌牌是官儿。
金鉴问谁带她到这儿来的。他讲话一向打不开嗓门,但那份不动声色,还有颇重的书卷气给他一种奇特的威严。人们并不是马上看出他其实在模仿着谁,模仿他自己在四年军校生活中心里树起的一个现代化的、冷面而机智的军官形象。这形象是基于外国电影、战争小说,以及军校某几位气质不坏的教员,再添加他自己的理想化想象,七拼八凑出来的。他已意识到,这一切在这二十多人的小兵站里纯粹是浪费。
“莫得哪个带我来。”女子说,“我跟着学放蜂,不晓得咋个就丢了。我们一路的有十多个人呢!”她拿把鲜绿的塑料梳子梳着湿淋淋的头发。在一个高中生似的军官冷淡的眼睛前面,她得不断找出事来使她手脚忙碌。不然她经不住他这样微微反感地打量和询问的。
金鉴看见她身上一件毛衣嫌窄,胸口的编织花纹给撑得变了形。“放蜂?”他问。这个来头不十分使他信服,他立刻让她知道这一点。
“啊,蜂子,采蜜的。”她飞快看金鉴一眼,笑一下。她不懂他的话应该这么听:到这个海拔四千多米的山窝里放哪家的蜂?花都没有三两朵。“我搭了车撵他们,不晓得咋个搭到这儿来了。一下下儿天亮了,我就走。”
金鉴觉得这川北人的“一下下儿”挺悦耳。它和他的重庆北郊人的“一下下儿”有着微妙不同。川北人放蜂放到这里小半辈子也放掉了。这里靠金沙江上游,离青海不远,公路地图上几乎找不到,要到军用地图上找。往前往后都是山,这座小兵站的存在目的只是供应运输部队白天的餐饮,偶尔才有受了天气或路况影响而被堵拦下来、不得不在此过夜的车。他告诉她这个季节车很少,雨季来了。他的意思是,天亮了你也没法走的,你看看你给我找的这个麻烦。他想她大概是昨天傍晚搭车到达此地的,不知在哪里混了一宿。他不再去看她,拿两只暖瓶去接开水。他瞥见地上有个尼龙旅行包,灰尘蒙蒙,拉链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