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第2/4 页)
不过了,居然热火朝天地就开仗了……还真把对方打了个措手不及。
赵颐宁还说去之前楚承昭是短则三个月,长则半年就回京城,她还觉得他是异想天开。毕竟南诏的风波要真的这么好平息,这些年当地的镇南王也不会死了一个又一个。可是看现在楚承昭这疯狗似的模样,她觉得他说的那个归期估计还真能应验。
宋瑶把两封信比对着再读一遍,对南诏的事情也就了解了一个大概。
她提笔回信,想了半天也不知道写什么好。虽然一早知道楚承昭是一只蛰伏的鹰,早晚会有乘风而上,振翅高飞的一天。可她也怕他飞的太快太高,弄伤了自己的羽翼。斟酌再三,宋瑶最后就只写了几句希望他们都平平安安的,不要急躁,就算待得久了一些也没什么的。
等宋瑶的信和永平帝的诏书一起发往南诏的时候,正月已经过了一半。
宋瑶在宫里倒是实打实地感受了一把年味。
宫里的规矩是真的多,尤其到了年节这种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的时候,那真是讲究极了。
首先是说话要注意,不能提到任何不吉祥、触霉头的字眼,而后就是穿戴上吃食上都要讲究,就连年头上宋瑶随便要喝的一道菜粥,都要起个‘七宝如意粥’的名头,还有就是这时候也不能责罚下人。不能请太医,这最后一桩算是比较麻烦的。
毕竟天气正冷,谁也指不定吹了风受了凉就生病了。
宋瑶就和两个孩子早晚一碗热辣辣的姜汤,把两个小家伙每天都辣的直吐舌头,加上东宫过冬的炭足够,娘三个总算是都没有任何受寒的迹象。
后头宋瑶的家书送过去了,她就掰着手指等着楚承昭回信了。
本以为这个年节就这么平安地过了,谁知道正月结束之前,安毅侯府的老侯爷突然没了。
正月里不好发丧,也不好大办,安毅侯府往上头递了话,准备把老侯爷停灵三日就出殡。
永平帝和李皇后知道了,意思就是让宋瑶代替他们出席一下老侯爷的葬礼。一来这位侯爷早些年居功至伟,二来是他养育了楚承昭长大,怎么说对国家的贡献都很大。帝后出席显得太过隆重,楚承昭不在京中,此时让宋瑶代去最为合适。
宋瑶是见过老侯爷的,印象中他是个苍老但和善、有智慧的老人。
他照顾楚承昭虽然是奉了皇命,却也对这个名义上的孙儿有几分真心。
楚承昭也是知道这个,在知道老侯爷欺骗他这么多年后,依然对他敬重有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