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第1/4 页)
最终宋瑶还是没能拦下楚承昭和赵颐宁中的任意一人。
赵颐宁已经知道可能要面对的危险了却还是想去南诏当军医治病救人, 她劝不动, 就再去劝楚承昭。
她和赵颐宁统一了口径, 没说是她们能知道‘未来’的事情, 只说她做了个预知梦, 梦到楚承昭去了南诏之后先是中毒, 后是驻军里出了叛徒,然后再最后的战役里被人放了冷箭……
楚承昭刚开始以为她是太过担忧才做了奇怪的梦,但是越听他发现不对劲了。
首先宋瑶不是个信口开河的人, 就算是担心他,没必要编这种光怪陆离的谎话。其次,宋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 南诏又是个消息闭塞的排外的地方,即便是他, 也是从他父亲的手记里了解了一些当地的风土民情。宋瑶如何能知道这些?还能说出个章程来,就好像真的见到过似的。
宋瑶还给了他一个名字,说是驻军的叛徒。
楚承昭让人一查,当地驻军还真有这么号人物, 虽然在京城这种地方来说那人不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校尉。但在当地也算颇有名望, 屡有建树, 驻军上下都看他几分薄面。
这人是不是真的叛徒, 楚承昭远在京城还真的是不好查了, 也怕动作大了打草惊蛇,便只能先搁置了。
但不论这个人是否忠诚,宋瑶能说出这么一个人, 已经让他很是惊讶了。
惊讶之后,楚承昭就更是笃定要去南诏平乱了。
和赵颐宁想的一样,他此行本来只要五六分把握,但得了宋瑶那个‘预知梦’,胜算就陡然上升到了七八分。
他怎么可能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机会溜走?
宋瑶无奈地想,怪不得原书剧情里这两人能成为并肩作战的战友,这想法完全是一模一样的。
他们一人心怀家国天下,想着建功立业,天下太平。一人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都是志存高远之辈。
相比之下,宋瑶对他们人身安全的担忧,就显得有些自私了。
不过后来她也想过了,人各有志,她不应该以自己的意志去强迫旁人,即使那个人是她的枕边人和姐妹也不行。何况她嘴巴都说干了,他们也都不曾改变心意,她也就只能歇了心思,开始为他们准备行装。
首先衣物鞋袜肯定是要管够的,精致容易坏的衣物就不带了,宋瑶给他们准备的都是舒适耐脏耐磨的那种。然后就是鞋袜也得多带,他们在外行走,肯定最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