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再入困境(第2/3 页)
有大量的氢以及其同位素,可惜人类没法利用。
真实技术达不到,望着金山银山空发愁。
眼见一时半会也没有好办法,甘德话锋一转,想从另一个方向寻找希望,他放下平板,然后看向岳渊,问道:“对了岳总长,外星飞船呢?最近研究没有进展?”
岳渊摇摇头,听甘德一说到外星飞船,他知道甘德的想法。
“主体部分已经挖掘完毕,内部淤塞土层以及部分仓室,特别是驾驶室还在挖掘清理......目前还没有什么重大发现。”
由于整个飞船都陷入土层之中,为了尽量不破坏有可能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挖掘工作的进展一直很慢,跟考古挖掘也没有什么两样了。
以至于两年过去,驾驶室都没清理完毕。
而且,岳渊对外星飞船根本不报什么希望,主要原因是这飞船实在太破了,里里外外都是土层不说,清理出来还发现许多地方都已经生锈了,完全没有高级文明造物的不朽模样。
所以早在灾难发生之前,知晓飞船存在的都已经知道这艘破飞船不可能再飞了,要不是想挖出来研究它的各种构成材料,估计卖废铁都没人收。
当然,最终情况如何还得把它的头尾全部清理完毕才确定。
岳渊估摸着,再过个一年半载应该能全部完成。
接下来,岳渊又跟两位科学家讨论了半天,但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最后岳渊只能叫他们先回去。
情有可原,毕竟两人一个是天文学家,一个是材料学家,这种涉及到方案策略的,他们未必其他部门领导在行。
这不是懂不懂的问题,而是信息掌握差异的问题。
岳渊很清楚,所以接下来的日子,他便着急了各部门召开了多次紧急会议。然后各学科科学家、专家等专业人士旁听,给想出的方案提供各种专业知识参考。
这样的开会方式很有效。
比如有人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但有时候他并不知道这个办法所用到的或者涉及到的东西是否能搞出来,这就要各领域专家来参与评估了。
就好似要渡江,然后有人想出了建造竹筏办法,但他根本不知道制造竹筏所需要的技术,比如选用什么竹子、竹子是否要晒干、如何将竹子捆绑等等一系列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懂竹筏的专家来回答了。
在一次次紧急会议、技术研讨会之中,也有不少人提出一些解决办法,但无一例外都没法实现,或者只是看似可以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