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梦醒之后:散文在“战斗”与“闲适”之间(第4/23 页)
运动到来的“呐喊家”。当他“用骨肉碰钝了锋刃,血液浇灭了烟焰”,迎来“新世纪的曙光”时,就不屑于挤在庆典的队伍中欢呼雀跃了。随喜胜利的人有的是。《热风》题记又说:“于是主张革新的也就蓬蓬勃勃,而且有许多还就是在先讥笑,嘲骂《新青年》的人们,但他们却是另起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名目:新文化运动。这也就是后来又将这名目反套在《新青年》身上,而又加以嘲骂讥笑的,正如笑骂白话文的人,往往自称最得风气之先,早经主张过白话文一样。”
所以,1920年和1921年,是鲁迅散文战斗的一个“幕间休息”期。休息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战斗了,而是要经过休整,迎接更激烈复杂的战斗。
鲁迅说:“只记得一九二一年中的一篇是对于所谓‘虚无哲学’而发的”,这便是《热风》中的《智识即罪恶》。该文的写法很奇特:
我本来是一个四平八稳,给小酒馆打杂,混一口安稳饭吃的人,不幸认得几个字,受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想求起智识来了。
那时我在乡下,很为猪羊不平;心里想,虽然苦,倘也如牛马一样,可以有一件别的用,那就免得专以卖肉见长了。然而猪羊满脸呆气,终生胡涂,实在除了保持现状之外,没有别的法。所以,诚然,智识是要紧的!
于是我跑到北京,拜老师,求智识。地球是圆的。元质有七十多种。X+Y=Z。闻所未闻,虽然难,却也以为是人所应该知道的事。
有一天,看见一种日报,却又将我的确信打破了。报上有一位虚无哲学家说:智识是罪恶,赃物……虚无哲学,多大的权威呵,而说道智识是罪恶。我的智识虽然少,而确实是智识,这倒反而坑了我了。我于是请教老师去。
老师道:“呸,你懒得用功,便胡说,走!”
我想:“老师贪图束脩罢。智识倒也还不如没有的稳当,可惜粘在我脑里,立刻抛不去,我赶快忘了他罢。”
然而迟了。因为这一夜里,我已经死了。
……
接下去是“我”的一个梦境,在地狱里因为有“智识”而受苦,最后“还阳”醒来,自究自问。这篇文章是针对朱谦之“知识就是罪恶”的虚无哲学观点而发,但却没有采取论战式,而是运用一个虚拟的梦来更隐晦更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感触,主旨不在制敌而在究己,这非常像是《野草》的风格。三年后开始创作的《野草》在1921年就伏下了根芽。
《热风》中另一篇1921年的作品可以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