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第1/5 页)
大明星的身边总是少不了小团体的。
这不仅仅是受人追捧或者一群人在一起吃喝玩乐的原因, 而是关乎更多权力和地位的提升。
单打独斗在这个圈子里永远成不了大气候,真正的超级巨星一呼百应,才能拥有挑战权威、改变规则的能量。
所以根据传统, 女明星比起男明星天生弱势。
因为在这个被男性占据大多数的行业里, 她们没办法像男人一样和其他人勾肩搭背、喝酒谈心,许多社交活动是默认女性无法参加的,她们通常被视为猎物而不是地位相等的对象。
而乔茜的想法是, 既然如此,那就让更多的女性从业者上位好了。
一个不行就十个, 十个不行就一百个。
当女性越来越多的占据高位, 这个畸形的由男性主导的金字塔总会倒塌。
这听上去似乎过于天真, 也与乔茜一向重视利益的原则相悖,但在她潜意识里一直想要这样去做, 所以她就做了。
况且女性从业者和女性电影未必就不赚钱。
用餐结束之后, 乔茜又去见了自己的经纪人玛莎.米勒。
那个百老汇歌舞剧影视化的项目出了问题, 版权方暗中接触了米拉麦克斯的哈维.韦恩斯坦,在双方悄然开启合作谈判之后, 天机影业这边才得知消息。
这无疑非常打脸。
不仅让阿瑟.米勒气病了一场, 也让乔茜真正见识到了扎根圈子里多年的电影操盘手韦恩斯坦下定决心的能量。
是的, 阿瑟.米勒德高望重,玛莎.米勒也能力不俗,但现在已经不是百老汇的黄金时代了, 米勒家族的影响力变得很有限。
尤其是在真正关乎利益的时刻,名不见经传的天机影业哪有迪士尼旗下的米拉麦克斯吸引人?
更何况乔茜.霍顿本人并不是很有意愿出演《芝加哥》的女主角洛克希, 他们为什么还要选择和天机影业这家小公司合作呢?
生意就是生意。
好莱坞不仅是电影的艺术, 更是交易的艺术。
“我还以为我们公司已经不算小了呢。”乔茜用自嘲的口吻说, 看起来似乎没有生气, “这个事故告诉我,下一次签合约一定要快、违约金也要高。”
玛莎.米勒亲自倒了一杯热水给她,接口说:“你们连片库和发行部门都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在好莱坞还算不上主流电影公司,只能说是明星制片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