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第2/9 页)
、因果报应之说想要“教化”凡人行善,而后便分门别类各派任务——这个管行云,那个管布雨,这个管人间姻缘,那个管世道贫富,这个记录善行恶果,那个负责审判死后魂灵,安排投胎转世……兢兢业业,无所不包。
按说,这些镇日里忙着红尘闲事之人,本该课业荒疏,修为倒退才是,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倒也不是说没有荒废修为。若说修为是翻山倒海,争战无敌,那他们中不少人的修为,确实是荒疏了。
可在那光辉和平的上古时代里,天人所谓“修为”中至为关键者,却并非勇力,而是“道”。
“道”之一字,内蕴无穷,甚至善恶不定。谁也不能以区区几句话、几个词就能概括了。最多也只能说是——心中所信之物、是非判断的基准;是一生思索和行为的出发点,也是穷一生功业想要谋求和达到的终点。未必就终身不改、贯彻如一,甚至都未必是连续不断的……但确实就像是串珠的那一根线。若有这根线,则不论成与不成,万事便都有意义和前途;若无这根线,所谓“修为”就是散珠一盘,再强横也无用。
这同现世很不一样。现世的规矩是——你道再精纯又如何?被人一掌打死,还不是一了百了?
但在那个时代,“道”就是无数修士孜孜以求的东西。
而这些“不务正业”的闲人,他们修为中所最精纯长进者正是“道”——而与其“道”相得益彰的那些修为,也随之登峰造极,踏入了“神”境。
四境天人多为神裔。虽然相距久远,久到天神的存在和消失都已成了谜题,就连神谱都分化出不同版本,但他们确实是天神的后裔——对于何谓修士境界,何谓“神”的境界,他们都有着敏锐的直觉。
那确实就是“神”境不错。
而令他们封圣入神的,正是来全宇宙的信仰和“愿力”。
那是四境天人第一次认识“愿力”为何物。
无数人想给“愿力”以解释,其中最广为接受的是——宇宙有着自己的“意志”。而作为宇宙的造物,也是万物的灵长,人的“愿力”,也正是宇宙意志里最重要的部分。
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宇宙的意志,也是通过万民愿力展现的。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四境天人蜂拥进入了“天庭”,纷纷开始收集愿力。
而后不知不觉之间,“愿力”的神话便破灭了。
也没人说得清究竟是从哪里开始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