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村印象(第2/4 页)
母也都不愿为了多挣些钱而影响她们的学习,所以如今村里的采茶能手,反而尽是姑娘们的中青年父母了。四十五岁以上的人也根本不能成为采茶能手了,因为采茶是一件需要好眼力的事情。我曾帮友人七十四岁的老母亲采茶。茶尖老人家已经是采不了了,我的眼力也不行。我帮老人家采大叶子茶。大叶子原茶最便宜,每斤才七角几分钱。我帮老人家采了两个多小时,估计才采了二两多一点儿,以钱而论,只不过挣了一角几分钱,还不够买半个馒头。但我已是汗流浃背,头晕目眩,颈僵而又臂酸了。我只得请老人家原谅,讪讪地逃离茶地,回到她家,替主人们打扫房前屋后的卫生去了。
清明当月,有那心疼父母辛苦的小儿女,也会同父母一起四五点钟便起床离家。那时天刚亮,但是已能看得清新绿的茶尖了。小儿女们帮父母采两三个小时茶尖,然后赶回家匆匆吃口饭,再急急忙忙地去上学。那两三个小时内,采得快的小儿女,也是能帮家里挣五六元钱的。茶农们一年的收入假如是一万元的话,清明当月所挣的钱,至少在三四千元。清明当月,对于茶农,是黄金月,也是他们的感恩月。在那一个月里,白天家家户户几乎无人。但凡能劳作的家庭成员,都会争先恐后地终日忙碌在茶地里,都会要求自己在挣钱的黄金月里为增加家庭收入而流汗、出力。
茶树是这样的一种植物,在适宜其生长的土地上,在多雨的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在湿度较大的环山区域,人越是勤快地采摘,它的新芽也便一茬接一茬高兴地奉献不停。仿佛人采它,恰恰体现着对它的爱心。仿佛它是一种极其渴望被爱的植物,而不停地长出新芽是它对茶农的报答。
清明当月,又可以说是一个累死茶农无人偿命的月份。
在那一个月里,从天刚一亮到天黑为止,茶地里远远近近尽是茶农们悄无声息的身影。他们迈进家门只不过为了喝口水或吃口饭。
那一个月里,茶农们全都变得话少了,累的。即使一家人,能不说话就明白的意思,相互之间也都懒得开口说话了。卖茶回来,他们往往倒头便睡。在梦里,也往往还采茶不止呢!
过了清明,茶价一路下跌,即使茶尖,也由三十几元一斤变成二十几元一斤再成十六七元一斤了……
我住在茶村的这几天,每斤茶尖已降至十四元了,而大叶子茶,已降到六角一斤了。幸而这几天夜里阵雨颇多,拂晓则晴,茶叶的长势,仍很喜人。茶农们,也就仍像清明当月那样早出晚归,被鞭赶着似的勤采不止。无论原茶价格已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