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第2/5 页)
着身后几十名朝廷官员,立于岸边,盯着洛神,一言不发。
冯卫愁容满面,神色更是焦虑无比,追到船头之前,不死心地苦苦劝着:“夫人,就算朝廷和大司马意见相左,大司马有所不满,亦万万不可如此行事!你听我一言,暂时留步,将陛下送回,再劝大司马归京,到时是战是和,再商议也是不晚……”
人人心里都清楚,李穆在这个当口,用这种方式强行接走他的妻子,意味着什么。
那些这几年间新被提拔上来的寒门官员,无不忧心忡忡,神色凝重。
侍中刘惠却很激动,夺步上前,高声说道:“冯公此言差矣!”
“多年以来,征战不休,民众苦战已久,人心思定。如今好不容易有如此机会,太后乃是出于体恤,顺应民心,这才有意罢战谈和,于国于民,无不利好!李大司马罔顾民心,欺国主年幼,仗位高权重,一心以战邀功也就罢了,今日竟还做出如此忤逆犯上之事,简直目无纲纪,骇人听闻!”
“试问,大司马此举,与当初的乱臣贼子许泌,又有何区别?”
立于他身后的那些官员纷纷点头附和。
“夫人难道忘记,你亦是高氏之女?高相公如今人虽不在朝廷,但高风亮节,何人敢忘?他若是得知大司马今日借势如此肆意妄为,又岂能坐视不管?”刘惠又道。
议论之声四起。众人冲着洛神背影,指指点点。
洛神停步,转身说道:“我父亲如今若在朝廷,诸公难道以为,他会无视鲜卑人对长安之公然挑衅,如在场诸公一般,欣然去和慕容替议什么和,讲什么南北治?”
她神色如常,但话里的讥嘲之意,扑面而来。
刘惠和身后那些大臣无不愣住,相互对望了一眼,面上露出不满之色。
一个须发皆白的大夫指着洛神,颤巍巍骇然道:“我与你父从前也常相互往来,乃是见你长大的。你身为高氏女,闺仪阃则,含章发秀,一向为世人所范。今日大司马公然挑衅朝廷,你不加劝阻,一味盲从也就罢了,怎竟如此说话?”
这老大夫博综艺术,善属文赋,乃当世名士。那年许泌攻打建康,他随帝后逃亡曲阿,事后受惊过度,归来当即告老,这几年,本已不见他在朝廷露面了。
今日却也被高雍容请来。
除了要向自己施压,想来,她更是要用这种方式,叫天下人人都知,是李穆大逆不道,背叛朝廷在先。
洛神应道:“老世伯不问世事,名声垂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