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佛光普照(二)(第3/5 页)
启此人太过固执,居然擅自帮助徒弟干预世间之事,不仅逆天而行,还造成了不少杀孽,我等佛门弟子,自然不能坐视不管。”
“大师悲天怜人,胸襟广阔,实在非凡人所能及。”
庸王称颂道,“想不到孟启此人身在世外,竟然德行如此之差,看来那些道门剑仙,只知道修炼力量,却忽略德行修养,实在……实在是不可取啊。还是佛门高人功德无量,能教化世人。”
庸王这话让灵真大感受用。一直以来,无论是慧明还是灵真,甚至所有的佛门弟子,心中的一个大心病就是佛门的风头让道统给压制下去了。
论群山各个门派。无论峨嵋、昆仑还是华山、青城,无一不是道门出身,而五台山、普陀山、九华山这些佛宗门派,相比之下终究是风头有所不及。
佛门弟子虽然不愿意跟人争强斗狠,但是不能让佛光普照天下世人,心中总是有所不甘。
灵真道:“佛、道修行各有千秋,也难说孰优孰劣。只是我们佛门弟子,向来讲究心性修养为先,上体天心、下体民情,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跟人争斗,更不会轻易妄开杀戒的。而道家之人,却是难说,虽然道门法术实在是有惊天动地之威力,但是用来争强斗胜,始终是不太可取。”
“灵真大师所言即是。”
庸王继续道,“在京城中的时候,我就主张以佛门精要教化世人,以减少民间争端、引导百姓。结果孟启等人一致反对,还出言不逊,让先皇无法采取我的建议。现如今百姓多欺诈、奸恶之徒,说来也跟道门的教义有关。民间的那些道士,唉,实在是经常欺压百姓,剥夺民脂民膏,可谓跟强盗、匪类一般无二。”
“嗯~”
灵正点头道,“若论教化之功,自然是佛门教义更为合适。可惜近几百年,朝廷却偏偏任由道家的人出任国师,大肆排挤佛门中人,才导致了如今重道而轻佛的局面。可叹,可叹啊!”
庸王心想:“这个灵真和尚果真是个老狐狸,明明想提出条件,却偏偏闭口不说,还要等我来主动提出。不过,谁让我现在还需要借助他们普陀山的势力呢?”于是,庸王非常郑重地说道:“大师此话大有道理。日后若是小王能平乱拨正的话,定然要以佛经教化百姓,让他们都信奉佛教,成为诚信、正值之人。”
杨戕不禁在一旁暗中冷笑。也只有庸王这般人,才能将这些话说得如此的冠冕堂皇,换作是他,毕竟还是差了不少。
自然,庸王的话起了效果,灵真缓缓点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