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孝行览2(第5/9 页)
“襄子可谓善赏矣
!赏一人,而天下之为人臣莫敢失礼。”为六军则不可易,北取代,东迫齐,令张孟谈逾城潜行,与魏桓、韩康期而击智伯,断其头以为觞,遂定三家,岂非用赏罚当邪?【解说】
义赏即按义而行赏赐。文章首先指出,赏罚是君主役使臣民的手段,其得当与否是关系到教化能否成功的大事,不可不慎。然后举晋文公和赵襄子为例,着重说明行赏所要依据的原则,这就是要以礼义为上,而以功利为下。作者认为,礼义是“百世之利”,而功利只是“一时之务”,只有尊崇礼义,才是掌握了“胜之所成”。
本篇所反映的重礼义、轻功利的观点,是典型的儒家思想,与法家的主张是针锋相对的。《韩非子·难一》即对晋文公和赵襄子义赏的事情及儒家的观点进行了驳难,认为是“不知善赏”。【注释】
①产与落,或使之:大意是,生长与衰落,是时间让它们这样的。或,无定代词,有的东西,这里指时间。
②柄:权柄。
③加:施加。
④弗能禁:指不能禁止人们按忠信的原则行事。
⑤义以赏罚而教成:指施加赏罚符合道义,那么教化就能成功。
⑥雠:匹敌,等同。
⑦戎夷胡貉巴越:都是古代的少数民族。是:指示代词,复指“戎夷胡貉巴越”。以:与,跟……一样。
⑧版:亦作“板”,指筑墙用的夹板。垣:墙,这里用如动词,筑墙。
⑨恶:怨恨。
⑩易:改,这里指改变邪曲的东西。
氐羌:都是古代的少数民族。
虏:指被俘虏。
累(léi):这里是被捆绑的意思。
乎:于。邪:邪曲。
上面一段意义不能贯通,当系传写中变乱次序。原文应为:“郢人之以两版垣也,吴起变之而见恶;氐羌之民,其虏也,不忧其系累,而忧其死不焚也。皆成乎邪也,且成而**。赏罚易而民安乐。故赏罚之所加,不可不慎。”(依陶鸿庆说)贼:害。
城濮:春秋卫地名,在今河南省范县南。
咎犯:狐偃,字子犯,晋文公之舅,所以称舅犯。咎,通“舅”。
奈何:如何,怎么样。
足:满足。文:指礼乐的盛大。
诈:指欺骗对方。
雍季:人名,事迹不详。
竭:尽,这里用如动词。泽:池泽。渔: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