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左传 隐公元年十一年1(第6/9 页)
三年春,周历三月二十四日,周平王逝世,讣告上写的是庚戌日,所以《春秋》也记载死日为庚戌,即十二日。
夏季,君氏死。君氏就是声子,没有发讣告给诸侯,安葬后没有回到祖庙哭祭,也没有把神主放在婆婆神主的旁边,所以《春秋》不称“薨”。又由于没有称她为“夫人”,因此不记载下葬的情况,也没有记载她的姓氏。只是因为她是隐公的生母,所以才称她为“君氏”。
郑武公、郑庄公先后担任周平王的卿士,平王暗地里又将朝政分托给虢公,郑庄公埋怨周平王,平王说:“没有这回事。”所以周、郑交换人质。公子狐在郑国作为人质,郑国的公子忽在周作为人质。平王逝世,周王室的人想把政权交给虢公。四月,郑国的祭足带兵割取了温地的麦子。秋天,又割取了成周的谷子。所以周朝和郑国结下了仇恨。
君子说:“言语不由内心发出,即使交换人质也没有好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来办事,又用礼仪加以约束,虽然没有人质,又有谁能离间他们?如果确有诚意,即使是山沟、池塘
里*频、蘩、蕰、藻这一类的野菜,一般的竹器和金属器皿,大小道上的积水,都可以献给鬼神,进给王公,何况君子建立了两国的信任,按照礼仪办事,又哪里还需要人质?《国风》有《采蘩》、《采*频》,《大雅》有《行苇》、《泂酌》这些诗篇,就是为了表明忠信的。”
武氏子来求取助丧的财物,这是由于周平王还没有下葬。
宋穆公病重了,召见大司马孔父而把殇公嘱托给他,说:“先君抛弃了他的儿子与夷而立我为国君,我不敢忘记。如果托大夫的福,我能得以保全生命,先君如果问起与夷,将如何回答呢?请您侍奉与夷来主持**,我虽然死去,也不后悔什么了。”孔父回答说:“群臣愿意侍奉您的儿子冯啊!”穆公说:“不行,先君认为我有德行,才让我管理**。如果丢掉道德而不让位,这就是废弃了先君的选拔,哪里还能说有什么德行?发扬光大先君的美德,难道能不急于办理吗?您不要废弃先君的功业!”就命令公子冯到郑国去住。八月初五,宋穆公去逝,殇公即位。
君子说:“宋宣公可以说是能了解人了。立了兄弟穆公,他的儿子却仍继续受了君位,这是他的遗命出于道义。《诗经·商颂》说:“殷王传授天命都合于道义,所以承受了各种福禄;就是说的这件事吧。”
冬季,齐国和郑国在石门会盟,这是为了重温在卢地结盟的友好关系。冬季某一天,郑伯的车翻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