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南诏定(第4/4 页)
“陛下,且不说这打下来的这片土地具体有多大,需要多少官员治理,光是语言,陛下您觉得咱们朝廷之中有多少官员通各族各寨的方言?与民之间的沟通都做不到,您觉得该如何管理,允许自治并不是说朝廷不派官员,而是有针对性的派官员,首先要理清各寨各地方的人口,允许其返回原居住地登记造册,获取大唐的户籍凭证是第一步。
按照人口规模,设置村寨,镇集,县城,州府,为第二步,第一步和第二步可以同时进行,而村寨,镇集,县城,州府的地址也要在这两步完成的同时确定下来,大军从五苗之地或者交趾之地,蜀中之地进南诏,都修建了行军道路,臣建议将这一行军道路设定为官道,所有新的村寨,镇集,县城,州府都要建设在官道附近,甚至大到每一州,小到每一村寨要负责一段官道的畅通,让人流,物流得以安全快速的进出这些山区地带。
设立完毕之后,就可以谈治理的问题了,南诏以及五苗之地并不需要像中原之地那么复杂的管理制度,一切依法治理便可,陛下只需派一执法军分驻各地,在县以上单位设置司法衙门,宣令,禁止不法事,审讯制裁不法,由执法军控制地方治安即可,至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全部可以遵照其以往的习俗,甚至可以任命部落首领为镇守,县令,甚至是州刺史,只要初步框架形成,便可保南诏五苗之地局面稳定。
再之后当然是多派遣官员,多设立学府,宣讲文化,传播更先进的耕种知识,而其领地内,除矿产资源外,陛下可以将别的资源划归地方,让地方自行开发,朝廷只需要派出技术团队进行指导,相信只要大量的商贾涌入了这片地区,什么东西值钱,什么东西不值钱,他们很快就会有了认知,而那个时候,商务部的司税衙门就可以进驻了,臣于此道十分擅长,请旨继续留在南诏主持工作。”阳林长篇大论了一番,最后才说了重点。
其实阳林的规划很简单,以法律来约束这些蛮夷的基本行为,再提供一些生产生活知识的宣讲教育,慢慢的影响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想先将其营造成一个农商法的简单社会,在这里,法取代了士,而工,也会在农商法的三角社会形成之后自然而然的形成,他坚信,自己所在的地方,必然会产生工业。未完待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