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看病难的问题(第3/4 页)
学生很多人宁愿转行也不想去市医院,这牵涉到一个面子问题,他的同学去了大医院,而他却去了市医院,说出去实在是没面子。
因为这些情况市级医院缺乏医疗精英,好不容易培养出来几个,但这些人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与待遇没多久就跳槽了。
最终就导致了大医生都在大医院,老百姓有点什么大毛病都信不过本地的医院,一窝蜂似的涌向京城这样的大城市来寻医问诊。
在说县级医院,医疗资源就更贫乏了,五六年前新进医院的大多数都是专科生,本科生也有,但远不如专科生的数量多,直到最近几年本科毕业生的增多,医院提高了进医院的门槛,本科生跟研究生才多了起来,但这些本科生、研究生没一个是名牌大学毕业的。
就拿安和医学院来说,每年毕业的学生不在少数,可就没一个在市、县医院工作,不是留在安和医院就是去了其他大医院,要么就干脆出国了。
一家县级医院每年进医院的都是这些学生,能培养出精英来太难、太难,一旦培养出来,用不了多久肯定走人,谁不想去更好的医院?
一家医院没有几位大医生坐镇,如何能留住患者?家里条件差的患者因为经济条件所限不能去大医院看病,但这不妨碍他们花钱请一些专家来做手术,最终导致了医生走穴的出现,家里条件好的也不在乎那点钱全跑去了大医院。
镇级、乡级的医院就更别说了,都不满员,很多乡级卫生院就一个医生,有的就是个空壳子,一个医生没有。
医疗资源分配如此不均匀,看病不难才叫怪事,大医院是人满为患,黄牛横行,基层医院是冷冷清清,很多时候连只苍蝇都看不到。
最近今年因为医保定点的限制,到在一定的程度上稍微缓解了看病难的问题,可也只是稍微缓解一点而已,根子上的问题没解决看病难永远别想消除。
现在看病贵的问题苏弘文已经解决了,下一步就是这看病难,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同时苏弘文还想施行全民医保,但要施行全民医保需要的钱就是个天文数字,想立刻实现是不可能的,需要时间。
苏弘文所幸先把全民医保的事放一放,今天来找何思路主要谈的就是解决看病难的问题,他需要何思路的支持,需要政府的帮助,光靠他一个人可干不成这事。
何思路为官一任,也想留下些造福全华夏老百姓的政策,一听苏弘文这么说立刻来了兴趣,他笑道:“你想怎么做?”
苏弘文想了下措辞,简单的把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