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战略的目的(第6/7 页)
去硬拼敌人的炮弹。中国后方的囤积的物资不缺,经过十年时间储备的物资足以供应大军再征战一年所需,但也要运的上去交到士兵手里才成呀,能否有效向前线补给物资决定了中国军队持续作战的能力。秋明前线离本土可是数万里之遥,乌拉尔斯克更远。这也就是为什么这次中国军队的攻击行动只进行了10天,因为弹药存量已经下降到一个危险的地步了,要是这时被俄国人一个反击打败,那么就给了俄国人信心,那么这场战争就必需接着打下,这可能将中国脆弱的经济拖垮。
不过随着远东铁路额尔济斯河桥已经抢修完成,情况有所好转。8月7日第一列火车已经跨桥西去,日夜不停奔驰的火车将堆集在鄂木斯克的物资源源不断的送上去。梁华殿兵团不差物资,人家就在铁路边上作战。袁寿山兵团也没问题,穿梭的汽车也能满足他的需要。聂士成兵团也还好,哈萨克军日夜不停运送物资,路程虽然远点,至少能保证聂士成兵团有足够的防守能力。刘盛休兵团就处在一个危险的地步,遥远的距离让弹药难以大量运上去,以至刘盛休兵团已经大量换装俄制武器,至少弹药什么的可以从俄国人那里去抢。俄国人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们努力的向乌法、萨马拉、伏尔加格勒等地集结军队,希望利用内线作战的优势来击败刘盛休。这样不仅可以为将来谈判争取一个有利的局面,也可以依靠胜利来缓解国内越来越激烈的矛盾。
刘兵团的粮食由藩属国供给中国只需要供给弹药,这让中国后勤补给的压力大大减小,不然刘兵团跟本没有能力进攻到这个位置。但弹药补给量决定了刘兵团能否顶住俄国反攻。
“不管是人拖还是马拉,必需保证刘兵团所需。”正在奥伦堡巡视的中国皇家陆军总参谋长段祺瑞,严令我军指挥下的所有骑兵去拉货。自从库斯塔奈修建了一个机场和小型发电站,并将所有电力用于电解水产生氢气后,空军就转场至库斯塔奈,日夜不停的向阿克纠宾斯克空投物资。此时的空军已经彻底沦为运输队。
面对俄国的反攻意图,最好的办法是以攻对攻,只要能彻底消灭一路俄军,就能彻底奠定我军的胜局。但弹药就那么多,无法满足消灭一路俄军的同时,还能防御两路俄军所需。
“弹药,我也只要弹药!给我足够的弹药,我可以打到莫斯克去――”刘盛休咆哮着命令电报员发报。
“建立足够的防御纵深,多层次多阶梯阻击敌军。小心俄国的车轮战,尤其需要注意藩属国军队,即使撤退也要做到有准备有计划。”这是参谋本部发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